白衣居士问佛陀:既说诸法皆空,为何又说因果不空?回答令人深思

浩雄的趣事 2024-12-15 03:04:31

注: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不轻信迷信

有位白衣居士向佛陀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世尊,您常教导我们,诸法皆空,世间万物无有自性。那么,为何又说因果不空?既然一切皆空,因果为何不能例外?”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佛法的核心:空性与因果的关系。

佛陀不仅没有回避,反而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开示,揭示了空性与因果之间的微妙平衡。

而这个回答,至今仍让人深思......

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内,初秋的微风徐徐吹过,竹林摇曳,传来阵阵沙沙的声响。

佛陀正在讲法,此时,一位白衣居士双手合十,恭敬地站起身,向佛陀提出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世尊,您多次教导我们,诸法皆空,无有真实。一切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不具备独立的自性。既然如此,因果为何不能例外呢?如果诸法皆空,因果也应是空的,既是空的,因果岂不是也不存在了吗?”

居士的声音中带着疑惑,他的目光充满期待,等待佛陀的解答。

佛陀听后微微一笑,目光慈悲而深邃。

他沉吟片刻,对身边的比丘说:“阿难,去取一碗水来。”

阿难恭敬地起身,很快端来一碗清水,放在佛陀面前。

佛陀指着水碗,对众人说道:“你们看,这碗水清澈见底。现在,如果我将一把盐撒入水中,会发生什么?”

众人回答:“世尊,水会变得咸涩,难以下咽。”

佛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若我再将一把糖撒入水中呢?”

“水会变得甘甜。”

佛陀继续问:“水本身有咸味或甜味吗?”

居士摇头:“水本身无味,但它能承载咸与甜。”

“这碗水就如同‘空性’,咸与甜则如同‘因果’。水虽无味,却不妨碍它承载咸与甜;空性虽无自性,却不妨碍因果的运行。”

为了让居士更明白,佛陀接着讲了一个比喻。

他说道:“就像农夫播种,种子撒在田里,经过阳光、雨露、泥土的滋养,最终长出庄稼。若没有田地,种子无法生长;若没有种子,田地也不会有庄稼。你认为,是种子重要,还是田地重要?”

居士回答:“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没有田地种子也无法生长。”

佛陀点头:“空性就像田地,它是万物的基础,承载着一切;因果则像种子,它是万物生起的条件。

虽然诸法皆空,但因果却依然存在。空性并非否定因果,而是说明因果并无固定不变的自性。因果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因缘不断流转,而非因果本身具有什么独立的实体。”

听到这里,居士仍有疑问:“世尊,既然因果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那么因果是否也是虚妄的?如果因果是虚妄的,我们为何还要如此重视它呢?”

佛陀看着他,缓缓说道:“因果虽无自性,但并非虚妄。它如同镜中之像,虽非真实,却能清晰呈现。

众生种下善因,便得善果;种下恶因,便得恶果。虽然这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但它的作用却真实不虚。”

为了让居士更加明白,佛陀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猎人,他精通弓箭之术,一箭便能百步穿杨。

他在森林中狩猎,瞄准了一只鹿,拉弓射箭,可是箭却偏离了目标。

他感到十分困惑,检查了自己的弓箭,却发现并无问题。

于是,他向一位老猎人请教。

老猎人听完后,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你的箭虽然没有问题,但你是否注意到,射箭的那一刻,风向发生了变化?”

猎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虽然箭是由我发出的,但它的轨迹却会受到风向的影响。”

佛陀讲完故事后,看着居士说道:“因果的作用,就像这弓箭。箭由猎人射出,这是因;箭射中目标,这是果。但箭的轨迹,却受到风的影响,这是因缘。

因果并非孤立,而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虽然因果本身无有自性,但它的作用却丝毫不虚。”

居士听完,若有所思地问:“世尊,既然因果是因缘和合的结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一切都是因缘注定的?若是如此,我们是否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佛陀神色庄重,回答道:“因缘虽决定了果报,但因缘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由你的行为所造。众生的业力,便是因缘的一部分。

你今天的行为,便是明日的因;你过去的因,便是今日的果。若能明白这一点,便不会逃避责任,反而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与行为。”

居士终于明白了因果与空性之间的关系,但他心中仍有一个疑问:“世尊,若因果真实不虚,那我们是否注定无法逃离业力的束缚?若要摆脱轮回,是否只有证得涅槃?”

佛陀微微一笑,用温和的语气说道:“想要摆脱因果,并非割断因缘,而是要看清因缘的真相。你想知道如何超越因果吗?让我为你揭示答案……”

佛陀沉思片刻,看着居士,语气平和而坚定:“想要超越因果的束缚,首先需要明白,因果并不是用来束缚你的,而是帮助你觉悟的道路。

真正的解脱,并非断绝因果,而是从因果的执着中超越出来。”

佛陀继续说道:“居士,你是否见过蜘蛛织网?”

居士答道:“见过,世尊。蜘蛛吐丝织网,将自己困在网中,同时也依靠网捕食。这是它的生存之道。”

佛陀点头微笑:“众生的因果,就如同蜘蛛的网。你以自己的行为吐出丝线,这丝线便是因果的轨迹。

若不觉悟,便会被自己织出的因果之网所束缚;但若觉悟到因果的本质,便可如觉醒的蜘蛛,自由地在网中行动,而不再被网困住。”

居士疑惑地问:“世尊,若因果是由自己所造,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不造因果,来摆脱它的束缚呢?”

佛陀摇摇头:“不造因果,不等于解脱。众生在因果中轮回,不是因为因果本身,而是因为对因果的执着。你无法逃避因果,但你可以超越因果。”

有一位旅人穿越泥泞的山路,他的脚每踏一步,都会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旅人十分困惑,问身边的向导:“为什么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这些脚印?”

向导笑着回答:“脚印是你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继续走,它们就会一直存在。但若你走出这片泥泞之地,脚印便不会再束缚你。”

佛陀说道:“因果如同脚印,执着如同泥泞。只要你停留在执着中,因果便会如影随形;但若你通过修行,走出执着的泥泞,便能从因果的束缚中解脱。”

居士听完,恍然大悟:“世尊,您的意思是,因果并非真正束缚我们的,是我们对因果的执着才让我们无法解脱?”

“正是如此。因果是自然的法则,并无意束缚任何人。真正的束缚,来自于你的心。若能放下对因果的执着,便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居士听完,继续追问:“世尊,若要摆脱因果的束缚,我们应如何修行呢?”

佛陀回答:“超越因果,不是拒绝因果,而是要在因果中看清真相。这需要依靠正法的指引。

修行的道路,便是‘八正道’,它是帮助众生超越因果、证得涅槃的智慧法门。”

佛陀说道:“八正道便是修行的指南。若能依此修行,便能从因果中觉悟,最终证得涅槃的解脱。”

居士仍有最后一个问题:“世尊,涅槃是否意味着因果的终结?若我们证得涅槃,是否就不再受因果的束缚?”

佛陀回答:“涅槃并非因果的终结,而是对因果的超越。它不是切断因果,而是看清因果的本质。涅槃如同觉醒的人,虽然仍在梦中,但不再被梦境所困。”

有一位琴师,他的琴弦过紧,便发出刺耳的声音;若琴弦过松,则无法发出声音。

只有当琴弦调整到恰到好处时,琴音才会和谐美妙。

涅槃便如同这琴弦的平衡状态,它不是断绝因果,而是与因果和谐共存,而心却不再为因果所扰。

佛陀补充道:“因果是众生的修行之路,它帮助你觉悟,推动你前行。涅槃的智慧,便是看到因果的真相,放下对因果的执着,达到心的平静与自由。”

居士听完佛陀的开示,深深叩首说道:“世尊,您的智慧让我明白了,因果并非束缚,而是觉悟的桥梁。

只有看清因果的真相,才能放下对因果的执着,最终获得解脱。”

佛陀微微一笑:“正是如此。因果是众生的导师,它教导你善恶的分界,帮助你觉悟人生的真相。

若能依正法修行,便能从因果中觉醒,最终走向涅槃的彼岸。”

从那以后,这位居士专注于修行,不再执着于因果的存在与否,而是以空性和智慧观照自己的一切行为。

他的内心逐渐变得清净,最终证得了涅槃的解脱。

空性与因果,看似矛盾,却彼此成就;执着与解脱,看似对立,却互为起点。

因果是觉悟的桥梁,空性是解脱的智慧。

只有在因果中觉醒,才能从轮回中超越,走向真正的自由。

2 阅读:22
浩雄的趣事

浩雄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