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有这么一个村,一听名字就觉得很美。这就是位于峨山镇中部的东岛村,也是最“卷”的村庄,因为他们有着“晴耕雨读,诗画东岛”文化传承,真是耕种读书两不误!
它宛如一颗镶嵌在峨山镇大地上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这里不仅有着诗意的名字,更有着如诗如画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前些天,我们介绍的范家冲和铜领冲都属于东岛村行政村,但我们今天说的是东岛自然村。
东岛自然村是东岛村行政村的核心区域,也是整个村落的历史文化中心。它承载着东岛村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走进东岛自然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
村里很多的路名,都采用了历史人名命名,如时中巷、琪公巷等。还有那些古老的门楼和水井,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东岛自然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相传村落李氏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叔父、唐当涂县令、书法家李阳冰的后代,南宋初年,李阳冰十三世孙李儒从当涂迁至此地,历经千年繁衍,成为繁昌一门望族。
村中的天官第门楼位于东岛自然村的中心位置。这座门楼是东岛村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与明代进士李万化有关。李万化曾任山东按察史,因政绩显著被升为吏部天官,并获准回乡建造天官府。天官第门楼是天官府的一部分,原建筑在文革时期被毁,2016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原样重建。随着乡村旅游不断深入,东岛村的村口不仅仅有停车场,还有乡村大舞台,舞台前方有一块石质的牌匾,上面刻有红色的中文文字。
牌匾两侧和前方摆放着几个京剧脸谱面具,这些面具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而如果遇到雨天需要表演时,这个顶棚上就会添置一层雨布,来遮挡风雨。东岛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传承着“李氏耕读文化”,从科举旧时代到教育新时期,这里共培养出12位进士和16名硕博人才。
这种“晴耕雨读”的文化传统,让东岛村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除此之外,东岛村的自然风光也令人陶醉。
这里村后竹林茂密,被誉为“江南小竹乡”,拥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台楠”木约四千株,竹林面积达10000余亩。漫步在竹林间的小径上,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自然的乐章。
这声音又像是李氏家族的先祖们在这里朗朗的读书声,穿越时空,回荡在竹林深处,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几分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