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中午10点)
一、市场表现综述今日A股遭遇罕见重挫,三大指数集体暴跌。截至早盘,上证指数低开4.46%,盘中失守3100点,跌幅扩大至7.24%;深证成指跌9%,**创业板指跌幅达11.07%,创下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下跌,1100余只股票跌停,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达6512.59亿元,资金净流出超700亿元,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极致。

本次A股暴跌与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密切相关。**美国股市上周五遭遇“黑色星期五”,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5.5%,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分别跌5.97%和5.8%,VIX恐慌指数飙升29.66%。亚洲市场同步受挫,日经225指数早盘跌逾8%,韩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股指跌幅均超5%。全球衰退预期升温叠加原油价格暴跌(WTI原油跌破60美元/桶),引发风险资产抛售潮。
2. 政策与贸易摩擦冲击中金研究指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加剧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对中国部分科技及制造业出口形成直接压力,半导体、通信设备等板块资金净流出超百亿元。市场担忧关税政策将延长中美经济周期错位时间,压制企业盈利修复预期。
3. 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高估值板块回调压力: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如AI应用、机器人、消费电子)估值处于历史高位,资金获利了结需求强烈。例如,苹果概念股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连续跌停,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跌停。
流动性紧缩预期: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714亿元,半导体、互联网服务、银行等权重行业成为抛售重灾区。
年报业绩分化风险:3月以来市场进入年报披露高峰期,部分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加剧投资者对基本面的担忧。

在系统性风险释放中,农业与生物科技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新赛股份、北大荒等农业股涨幅超5%,血制品企业博晖创新涨逾10%。传统防御性领域如电力、养殖(晓鸣股份涨6%)也获资金青睐。
2. 新旧经济分化加剧科技与新经济承压:特斯拉Robotaxi、OpenAI概念、锂电结构件等新兴题材跌幅居前,反映市场对成长股盈利可持续性的质疑。
传统行业估值修复: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板块因低估值和稳增长政策预期,跌幅相对较小。

中金公司认为,尽管短期市场面临全球流动性收紧与贸易摩擦冲击,但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及政策发力空间仍存。例如,中央财政杠杆率较低,货币政策存在降息空间,房地产与股市流动性支持政策或加速落地。中信证券则强调,核心资产(如自主可控、军工)的配置窗口可能提前打开,GARP策略(合理估值成长股)有望跑赢市场。
2.政策应对路径稳预期:通过结构性工具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投资者信心。
扩内需:加大消费补贴、基建投资力度,对冲出口下行压力。
产业升级:强化对AI、高端制造等战略产业的扶持,推动技术出海。

技术面显示,上证指数MACD死叉,KDJ指标向下发散,短期或考验3000点支撑。市场情绪修复需依赖两大信号: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与海外通胀数据缓和。
2. 结构性机会挖掘红利低波资产:电力、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防御属性突出。
消费复苏主线:若后续促消费政策落地,食品饮料、家电等板块或迎反弹。
科技长线布局:AI、半导体等板块回调后估值趋于合理,中期仍为重要主线。
3. 风险提示全球滞胀风险:若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剧。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中美博弈及区域冲突可能扰动市场情绪。

本次A股暴跌是内外因素共振的结果,既反映全球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也暴露市场内部估值与盈利的结构性矛盾。然而,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逻辑未变,政策工具箱的灵活性与产业升级潜力为市场提供韧性。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在控制仓位的同时,关注政策催化与业绩确定性,把握“危中之机”。
(注:本文数据及观点综合自公开市场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