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和儿子一家3口旅行一周,被全方位嫌弃,我决定不伺候了

晓美说故事 2025-02-10 20:34:10
01

我叫陈秀兰,今年62岁,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帮忙,后来进了一家国营纺织厂做女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厂子改制后,我被买断工龄,靠着一些补偿金和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后来又在超市找了份收银员的工作,一直到五十多岁才彻底退休。

我有一个儿子,叫李宁,今年35岁,大学毕业后去了大城市工作,后来在那里结婚成家,和儿媳一起买了房子,还有个5岁的孙女。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母亲,虽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但好歹把儿子供出了大学,他也算是争气,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可是,随着儿子成家立业,我渐渐发现,我们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亲近了。

他工作忙,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也越来越少,微信更是常常不回。我理解他,年轻人压力大,养家不容易,所以一直不愿给他添麻烦。

退休以后,我的生活变得单调,除了跳跳广场舞、跟几个老姐妹喝茶聊天,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可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着能为儿子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去他家帮忙带带孩子、做做饭,也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可每次提起,儿媳总是推脱,说他们有保姆,孩子也上幼儿园了,不用我操心。

前些日子,儿子在电话里无意间提到,他们一家三口已经好几年没出去旅行了,想找个时间放松一下。

我听了心里一动,想着自己这些年攒了一些钱,反正也没别的花销,不如带他们出去玩一趟,让一家人聚聚,也算是弥补这些年的疏远。于是,我主动提出出钱带他们一家去旅行,费用我来付,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

儿子当时愣了一下,问我是不是确定,我笑着说:“当然了,妈年纪大了,钱留着也没啥用,不如趁还能走得动,和你们一起出去看看风景。”他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儿媳在一旁没多说什么,语气平淡地‘哦’了一声,我也没多想,只觉得他们可能是太忙,没有太多兴奋的情绪。

就这样,我花了四万块,定好了机票和酒店,期待着和儿子一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旅行。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这趟旅行,竟成了我心灰意冷的开始……

02

出发那天,我早早收拾好行李,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和儿子、儿媳、孙女一起旅行,也是我第一次花这么多钱只为享受生活。我想着,能和家人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可是,从机场开始,我就隐隐觉得,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美好

到了机场,我推着行李箱,兴冲冲地想要帮忙照顾孙女,可刚伸手,儿媳就皱了皱眉,说:“妈,您别拎这么重的东西,小心腰疼。”我听了心里暖暖的,以为她是在关心我,结果下一句话就让我有些尴尬:“行李我们自己拿,您就好好跟着就行,别添乱。”

我愣了一下,讪讪地收回手,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受。我是你们的妈妈,不是外人,怎么就添乱了呢?

飞机上,我选的是靠窗的位置,想着能看看风景,可谁知儿媳却对儿子说:“咱妈年纪大了,坐里面不方便上厕所,还是让她坐外面吧。”这话听着好像有道理,可是,我身体很好,哪需要频繁去洗手间?再说了,我就不能享受一下窗外的风景吗?

但我还是笑着点头,顺从地换了座位。

到了目的地,天气晴朗,风景如画,我的心情也慢慢好了些。可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在儿子一家三口的嫌弃和冷漠中度过。

第一天,我们去了一个当地有名的餐馆,我想着既然出来玩,就要吃点好的,于是兴致勃勃地点了几个特色菜。可菜刚上桌,儿媳就皱起眉头:“妈,这些菜太油了吧?我们平时吃得清淡,宁宁(孙女)也不喜欢吃这些。”

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难得出来玩一次,就尝尝特色嘛。”

儿子看了看菜单,说:“妈,下次点菜前先和我们商量一下吧,咱别浪费了。”

我心里一紧,低头扒拉了几口饭,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第二天,我们去了一个景区,玩了一上午后,我有些累了,就提议先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下。可儿媳却不耐烦地说:“妈,您怎么这么快就累了?我们还没逛够呢。”

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和年轻人比,但听到这话,还是觉得心里一堵。我出钱带你们来玩,却连休息一下的权利都没有吗?

最让我难受的,是孙女对我的态度。

我一直想着,这趟旅行可以让我和孙女的关系更亲近些,所以每次看到好看的小玩意儿,我都会主动买给她。可每次我递过去,她都只是瞄一眼,然后默默看向妈妈,等着儿媳点头了,才勉强接过去。

有一次,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手工风车给孙女,递过去时,她直接撇嘴说:“这个不好看,我不要。”

我有些尴尬,笑着说:“宁宁,这个可是奶奶特地给你挑的,真的很好看。”

可她扭头跑到儿媳身边,撒娇道:“妈妈,我不要这个,这个不好看。”

儿媳低头哄她:“好好好,咱们不拿这个。”然后转头对我说:“妈,您别乱买东西,孩子不喜欢。”

我僵在原地,手里的风车变得格外沉重,像是一块冰冷的石头压在了我心上。

接下来的几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

他们一家三口有说有笑,讨论着去哪里拍照,吃什么好吃的,而我只是默默跟在后面,偶尔插句话,也没人搭理。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轻声问儿子:“宁宁是不是不喜欢奶奶啊?”

儿子愣了一下,随即笑笑说:“妈,您想多了,孩子还小,对您不熟悉,慢慢就好了。”

可我知道,不是孩子不熟悉我,而是他们从小就没有让我参与她的成长。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海边。海风很大,我的头发被吹得乱糟糟的,正想伸手整理一下,儿媳却皱着眉头说:“妈,您头发有点乱,要不要戴个帽子?”

我听出了她的意思,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忽然意识到,在他们眼里,我是个老了、土了、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人。

晚上回到酒店,我坐在床上,心里五味杂陈。这趟旅行,我花了四万块,却像个局外人,处处被嫌弃,处处被冷落。

回程的飞机上,我闭着眼睛,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决定。

回到大城市的家后,儿媳随口问了一句:“妈,这次玩得开心吗?”

我笑了笑,轻声说:“挺好的。”

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行李,对儿子说:“宁宁上幼儿园了,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回老家吧。”

儿子愣了一下,随即说:“妈,您怎么突然要回去?再住几天吧。”

我摇了摇头:“不了,家里还有些事,我还是住自己家习惯。”

儿媳听了,眼里闪过一丝轻松:“那行,妈,您回去好好照顾自己,想我们了就来玩。”

我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回到小县城的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失了社保卡,然后补办了一张新的。

这张卡,不再寄到儿子的城市,而是直接寄回我自己的住址。

我终于明白了,儿子有了自己的家,我在他那里,已经不再重要。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再委屈自己,去讨好一个对我不耐烦的家庭。

从今往后,我就在自己的小家里,过自己的日子,不再去打扰他们。

03

回到小县城的家后,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趟旅行,让我彻底看清了一些事情,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以为,自己出钱带儿子一家去旅行,可以让我们更亲近一些,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可实际上,在他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跟不上他们生活节奏、甚至“碍事”的老人。

这几天,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我重新加入了广场舞队伍,每天早晨去公园和熟悉的老姐妹们一起锻炼,偶尔也去菜市场,买点自己爱吃的菜,做一顿可口的饭。以前,我总想着给儿子一家攒钱,怕他们压力大,怕他们日子不好过,可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我的钱,还是留给自己用,才最值得。

隔几天,儿子发来微信,问我回去之后怎么样,适应吗?

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只是回了一句:“挺好的,自己住习惯。”

他又回了一句:“妈,社保卡怎么挂失了?你是不是换了卡?”

我依旧淡淡地回了一句:“是啊,换回来了,以后就在这边领养老金,方便。”

过了很久,儿子没有再回消息。

我知道,他或许有些不解,甚至可能觉得我在闹脾气。可我并不是在生气,我只是终于明白了,人到了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学会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别人,甚至卑微到被嫌弃、被冷落。

这天傍晚,我一个人坐在小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夕阳慢慢沉入山间。微风轻拂,我的心里竟然前所未有的平静。

有些路,终究是要一个人走的。

我不再期待儿子会突然想起我,不再幻想孙女会对我撒娇,也不再刻意去融入那个早已不属于我的家庭。我有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去旅游,可以和老朋友喝茶聊天,可以跳广场舞,可以悠闲地去市场挑选喜欢的水果。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明明被嫌弃,却还不愿意承认,执着地想要融入别人的世界。

我不再执着了。

从今往后,儿子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子,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结局。

0 阅读:0
晓美说故事

晓美说故事

用心写好每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