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夷陵之战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于益州称帝,秋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1.未雨绸缪
孙权从关羽手中夺得荆州之后,立即意识到来自刘备集团的报复也即将开始。为了尽早做好战前准备,孙权在外交上、军事准备上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孙权采用了联曹抗蜀的策略,避免出现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对于如何能够顺利达到目的,孙权可谓费尽脑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0ee558818d335106f05e1ca1ffbfd6.jpg)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权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及令王惇市马,又遣朱光等归。”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及遣于禁等还。遣都尉赵咨使魏。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记载:“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受魏封。权曰:‘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是岁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皆具以与之。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刑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孙权的种种努力终于迷惑了曹丕,在夷陵之战期间,尽管有曹魏的大臣提出乘机进攻东吴,却始终被曹丕所拒绝,孙权的外部压力也因此得以顺利消除。
其次,除了向曹魏称臣纳贡之外,孙权还派出诸葛瑾出使蜀汉向刘备求和。不过孙权虽然做出努力,但自然不能打动刘备,孙、刘之间的大战已经是难以避免。
第三,为了提前做好军事上的部署,孙权在东吴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兵力及人员调整。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二年四月,刘备称帝于蜀。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人拒之。”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外交、益界首。”
《三国志·潘璋传》记载:“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