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消失了七年的萧华重新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德的夫人康克清立刻给他家打去电话。
不是的,你是我最好的丈夫1929年,毛主席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了兴国县城,兴国县城的群众们都高兴坏了,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抬眼望去完全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大家都一窝蜂地挤上去,想要见一见毛委员。
县委经过商议决定,召开一个群众大会,让毛委员和大家见一见。那天,5000多名群众全部聚在大草坪上,毛主席在上面气势昂扬的讲话,将大家的情绪都带动了起来,会场上的鼓掌经久不息。
毛主席在兴国期间,还亲自主持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旨在培养一批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而这次的训练班有40多人参加,14岁的萧华也在其中。
一次,毛主席在讲到破处宗族观念的时候,指着那一尺多高的门槛说:“你们看,土豪劣绅就好比是祠堂里的那个石头门槛。要是没有这个门槛,我们不是更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出进进吗?”即便过去几十年,毛主席的教导仍旧被萧华久久铭记。
萧华21岁那年,遇到了13岁的红军战士王新兰,虽然两人之间有年龄差距,但是,两人各自的经历有很多相同点,而且完全能聊到一块,聊着聊着,萧华对王新兰燃起了爱慕之心,只是,王新兰比较后知后觉,只将对方当作亲近一点的大哥。
眼看着王新兰就要去延安了,萧华有些着急了,他也曾尝试着借着讲故事传递自己的感情,可惜,媚眼抛给瞎子看,王新兰被这段凄美地爱情感动得直掉眼泪,却始终没有看穿萧华对自己的心思。
眼看着分离的时间越来越近,萧华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搬救兵,让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帮自己。罗荣桓深谙牵线搭桥的手法,他先东拉西扯的一番,随后单刀直入,问对方喜不喜欢萧华,王新兰脱口而出:“喜欢!”罗荣桓面露喜色:“那你爱他吗?”此时的王新兰年纪也不大,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模样,罗荣桓接着说:“萧华说他爱你,但爱情必须双方自愿。你若是不爱他,我去给萧华说,让他死了这份心。”“别,我觉得他人挺好的......”听到罗荣桓说的话后,王新兰急了,可是她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也不是“不爱,”说完,她自己先红了脸。
话落,罗荣桓脸上的笑意彻底藏不住了,他也觉得萧华不错,只是,他还得给王新兰提一个要求,她到了延安不能再找其他的男朋友,王新兰一口答应下来。
分别之前,萧华送给王新兰一条丝绵被,延安比较冷,她或许能用得上,王新兰一眼就喜欢上,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别。就这样,两个小红军相恋了。
王新兰16岁那年嫁给了24岁的萧华。而萧华16岁那年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称呼——“娃娃司令。”
1941年,王新兰准备毕业论文时,被异常疾病击倒,大家得知后都跑过来看,结果发现她的两条腿又红又肿,就像是用盐腌过似的,两天后王新兰又染上了痢疾,这段日子里,都是萧华在照顾着妻子,看着丈夫如此地劳累,王新兰心疼坏了。萧华笑着说:“怎么,嫌你的笨丈夫没照顾好你吗?”
王新兰眼泪流得更凶了:“不是的,你是我最好的丈夫。”这一场疾病过后,这对小夫妻的爱情得以加深。两人一起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一同度过了充满磨难的岁月。
萧华消失7年,毛主席让他重回政治舞台1968年,住在京西宾馆的萧华一直在静候自己命运的到来,他不知道悬在自己头顶上的闸刀什么时候落下。他终究还是被卷进了风波之中。
一天,几个陌生的造反派闯进了萧华一家住的房子,将他的妻子王新兰带走了,几天之后,萧华也被带走,夫妻二人都被投入监狱里面,却是分开的,他们失去了对方的消息。
对于萧华的命运,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传闻,有人说他已经不在世了,但王新兰却坚信丈夫仍旧活着。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萧华已经消失了7年的时间,而这一番异常终于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1974年,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毛主席着手审定手中的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他来来回回查看了好几次,还是没有找到萧华的名字。
于是,毛主席干脆亲手添上了萧华和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子“四人帮”彻底慌了,不敢再继续做小动作,赶紧将萧华释放了出来,还给他赶制了军装。9月30日,萧华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周总理看到萧华后一时之间相顾无言,静静地握着他的手不放,半天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次日,失踪了七年的萧华端端正正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朱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让妻子康克清打了一通电话,他真的很想见见萧华。萧华夫妇来到了朱德家里后,朱老总拉着萧华的手,连声说:“回来就好。”
说起来,萧华和朱德之间的缘分不浅。
自从1928年参加革命以来,萧华多次听到朱老总的英雄事迹,他一颗仰慕英雄的心又一次跳动了,他多么想见朱老总一面,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1930年,萧华终于见到了朱德,当时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政治委员等领导同志站在讲台上讲话,见面之前,萧华一直以为对方是高大威猛的严厉形象,结果对方却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后来,萧华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他和朱总司令的接触也更加地频繁起来。
1938年,萧华准备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路过晋东南太行山的时候,他还亲自前往朱总司令那里学习经验和指示。在朱德和彭德怀总司令的明确指示之下,萧华可谓是茅塞顿开,对于挺进到敌后也更加地充满信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总司令进驻北京,这样一来,萧华和他接触的机会就更加地多了。
如今,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明之下被放出来,萧华就迫不及待的去看望了朱老总。
多年不见,萧华能看出,朱德已经明显的苍老了,脸上的皱纹也更多了,但是,即便戴着老花镜,他仍旧那么的慈祥和和善。朱德一脸激动的抓着萧华的手,一句一句地询问着他的身体和家庭生活,萧华只觉得万千心事都哽在喉头,硬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萧华和朱老总坐下后,朱德还在给他讲掏心窝子的话:“萧华呀,你还年轻么,在部队还可以工作几十年的。要振作精神呀,共产党员,受点委屈不算事儿......”
萧华将自己的一腔愤慨告诉朱老总后,朱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毛主席!”
在得知萧华家里的书籍已经都没有了后,朱德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拉开自己的书橱,执意要将自己的书送给萧华,几年之后,每次萧华捧起书籍,脑海里总是会回响起朱总司令对自己的教诲。
1976年,朱德病危,得知这一消息后,萧华既难过又沉重,在朱德辞世的前一天下午,萧华和肖劲光一块去北京医院看望了他老人家。此时的朱德躺在病榻上面,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还是吃力地睁着眼睛注视着他们 两个人。
在几十年的革命风雨之中,萧华是在朱德的谆谆教诲之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永远铭记朱老总的教诲,一往无前的永远革命。
中央的机密,不该你知道的不要知道,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萧华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也严格要求他们。
萧云是萧华五个子女之中唯一的儿子,但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们,萧华一向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对儿子有半点特殊,若是非要说特殊的话,那可能就是对儿子的要求更加地严格。萧华希望儿子能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眼看着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萧华直接将他送到了一所军队子弟学校里面,这所学校在局里市区十几公里的北京郊区,但是,即便是这么远的距离,萧华也绝对不允许萧云乘坐自己的专车回家,反而让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乘坐总政机关的班车上学和回家。
虽然对孩子很严格,但萧华从来都不会打骂孩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不准打骂孩子”,虽然没有对孩子们棍棒相加,但是在萧华的精心培养之下,他的孩子依旧成长为有用之人。
萧华从来不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说那些工作上面的事情,而他的这一习惯却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萧云时常会趁着父亲不在家,悄悄地溜进对方办公室,然后去看那些红头文件。
萧华对自己的东西了如指掌,有人翻阅过后他哪里会不知道,于是,他一直想着抓住这个“偷窥者”。一天,中午,萧云又要照常溜进父亲的办公室,萧华突然出声:“小云,吃饭要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好处。我知道你又要去偷看文件,我已经锁起来了,中央的机密,不该你知道的不要知道,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有些事情,等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没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萧华已经知道那个溜进自己办公室的人是他的儿子萧云。小云没有和父亲犟嘴,而是将其说的话听在耳朵里,只好怏怏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萧云高考前夕,萧云正要掏出功课,萧华悄无声息地走到儿子跟前,对他说:“我希望你考上清华大学,我相信你你能够考上。”话毕,萧华就急匆匆地跑去外地出差去了。
萧云将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在功课上花费的心思更多了,在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萧云狠狠的松了一口气,他总算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随后,他高高兴兴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父亲。
萧云大一入党时,一向不给孩子送礼物的萧华破例给儿子送了一件礼物——一个红皮笔记本,翻开扉页,萧华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我没关系,能拖就拖,精神不死嘛1985年4月中旬,医院确诊萧华患上了晚期癌症,并且已经从胃转移到肝。
到了7月,萧华更加的虚弱,一天,杨得志去医院看望萧华,萧华慢慢得睁开眼睛,吃力地握住杨得志的手。
看着自己的战友病得如此之重,杨得志心里也不好受,但还是安慰:“不要着急,好好养病,啊?”
萧华却是断断续续地说:“我没关系,能拖就拖,精神不死嘛......我很想把机构改革和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新想法向中央汇报,但恐怕汇报不成了!”
8月11日,在萧华去世的前一天上午,胡耀邦还代表中央去看望了病危中的萧华。
胡耀邦贴在萧华的耳朵旁说:“好同志......党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
但是,萧华仍旧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
在生命彻底结束之前,萧华心里想得不是自己,而是关心着前来看望他的老战友们,他没有谈及自己的病情,更没有谈及自己的后事,也没有要求组织上照顾他的子女,而是想着我们的国家急需开发人才,心心念念青年一代的成长......
下午,萧华从昏迷中醒来,他示意女婿杜链坐在自己的身边,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杜链,你要努力......”
对于自己孩子们的婚姻问题,萧华并没有一言堂,相反,他非常尊重孩子们的选择。
一次,他将孩子们叫到一起,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们已经长大了,恋爱应该自由,但是,在上大学期间,还是不要将自己太多的精力放到谈恋爱上。对于孩子们的对象,萧华提出了三个标准:德智体三好。要找生活能力强,责任心强,能吃苦的人......
杜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岳丈,心里跟被扎了一样疼,但还是将自己答应对方会做到这些要求。
就在住院的前两个月,萧华还亲自到山东、广东和湖南这些地方深入调查,思索着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和机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这一问题,所以他一直在准备9月份的党代表会议,也为参加会议准备了充足的材料。
为了解决政府机关的活力问题,萧华还天天出席会议,为此,还愁的吃不下饭,身形更加的消瘦,工作人员劝他赶紧住院治疗,萧华却拒绝,他一直强忍着,坚持到4月11日会议结束以后才进入医院。
当癌症晚期的诊断书放在萧华的家人面前,全家人都震惊在原地,王新兰更是在丈夫的卧室里面失声痛哭。
萧华内心无比渴望能够参加九月会议,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他只能将女婿叫到自己的病床前,将一切都交代给对方,“杜链,你要努力,我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来不及做了......”
当萧华的眼睛彻底闭上时,病房里面满是哭泣声。
1985年8月12日上午8时15分,王新兰送走了陪伴了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伴侣,一路走来,他们的感情没有半分变质,却未曾想,竟然没有携手到最后。王新兰的晚年,一直沉浸在对丈夫的回忆之中。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将帅儿女谈将帅》: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7版;
《红色恋情:开国将帅与夫人的情感档案》: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99版;
《盛世中华脊梁风采 老战士风采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10版;
《沉浮人生》::现代出版社 ,2014版;
《我眼中的毛泽东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0版;
《艰苦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