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植入心脏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以为,狭窄堵塞的血管被打通,疾病自然就痊愈了,当然也无需再服用药物。
尽管支架植入可迅速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本身又是一个血管损伤的过程。
我们血管的表面有一层屏障,即内皮细胞,其既可以防止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血管壁内,又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支架扩张贴在血管壁上,可以直接破坏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易形成支架内血栓,从而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支架植入所导致的内皮损伤修复过程依据不同的冠心病类型,一般需要6-12个月,因此完整疗程的强化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由于支架植入仅仅是局部、姑息的治疗,并非真正的治愈冠心病,因此在纠正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及精神因素)的基础上,还需要服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或者缓解症状的药物。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一般会服用以下药物:
1. 抗血小板药物这是支架术后非常重要的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阿司匹林,这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需要长期服用,无特殊原因不要停用;二是血小板ADP抑制剂,目前我国两种药,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要求支架术后至少服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支架通畅,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或遵医嘱。
需要注意的是,12个月的服用时间是根据单只支架而提出的,如果装了多个支架、多支病变或者左主干病变应该适当延长氯吡格雷的服用时间。
另外,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有无黑便,定期检查血常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造成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如有胃痛或黑便应在第一时间咨询医生,有条件的话有必要做血常规检查,查血小板的情况;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不会构成严重后果,患者不应随意停用。
2. Beta-受体阻滞剂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这类药物的具体作用是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症状,防止心肌缺血的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
但是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在服药期间心率不要低于50次/分钟,过慢的心率对患者也不好,可能造成乏力甚至脑缺血。存在心率偏慢、哮喘的病人要慎重使用。
3. 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已不单纯用于降血脂,还能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保护内皮等作用。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脂情况如何,建议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损,使转氨酶升高。如果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可以继续用药,如服用过程出现肝损,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者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他汀药物另一个副作用是肌病,如果当出现疲乏、肌无力或者肌痛应到医院就诊,检查肌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BR)类药物:如“XX普利”或“XX沙坦”药物,人们的印象里这都是降压药。对于冠心病患者,这类药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拮抗交感神经、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可以改善患者远期的预后,降低死亡、心梗以及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
普利类药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干咳,严重时可咨询医生是否更换药物如沙坦类药物。但对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5、其他有些支架植入患者由于不完全的血运重建或者微血管障碍等,仍然会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此时也可以加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或曲美他嗪等药物,用以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即使心脏血管装了支架,仍然需要继续服用一些药物,以保持心脏血管通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避免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