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话用在当下正当其时。读遍人生百态,艾欣发现,人到中年,心态最为重要。倘若能看淡三分,放下执念,日子自然过得舒坦。
人生半坡,不知道朋友们是否也像我这般,常在夜深人静时细细思量:为何有的人越活越轻松,有的人却被各种烦恼缠身?经年观察,这其中深意,不得不与大家分说一二。
缘何有人走过中年依旧春风得意,有人却被诸多烦恼所困?说到底,不过是被这三种"病"所缠。这些"病",不是身体上的病痛,而是心灵上的枷锁。
第一种"病",名为"比较病"
《庄子》中说得好:"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多少人困在自己的"井"里,整日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前些日子,一位故交来访。他说:"你看老王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老李家的女儿在国外读博,我家孩子才上个普通大学,我心里不是滋味啊!"艾欣听后笑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何必执着于与人相较?"
古人云:"只有和自己比较,才能超越自己。"人生在世,与其羡慕别人的花园,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看那园中的花朵,有的早开,有的晚放,各有各的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种"病",叫做"控制病"
《徒然草》中有句话令人深思:"枝叶茂盛,是为了庇护花朵,而不是束缚它。"可现实生活中,多少父母、配偶,打着爱的旗号,处处管束他人?
记得去年遇到一位女性朋友,她事事都要管控丈夫。丈夫穿什么衣服要她同意,交什么朋友要她点头,连吃饭都要按她的标准来。结果呢?婚姻犹如囚笼,两人都活得很累。
《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控制欲望越强,失去的就越多。学会放手,给对方一些自由的空间,反而能收获更多的爱与理解。
第三种"病",是"念旧病"。
《菜根谭》有言:"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须臾到。"可多少人沉溺于过往,不肯向前看?
艾欣曾遇到一位企业家朋友,事业早年如日中天,后来市场变迁,生意每况愈下。他整日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说着"当年如何如何"的故事,却不愿意接受现实,与时俱进。
《易经》告诉我们:"穷则变,变则通。"人生就像四季轮回,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刻。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轻装前行。
这三种"病",表面看是"心病",实则是"贪病"。贪恋虚名,就会患上比较病;贪图掌控,就会染上控制病;贪恋过往,就会得念旧病。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这三种病,关键在于cultivate内心的正气。怎么做呢?
知足常乐。你看那池中莲花,不与人争高低,自在绽放;山间古松,不问岁月长短,默默生长。人生亦当如此,懂得知足,方能心安。
随缘不变。《了凡四训》说:"命由我立,福自己求。"与其强求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活在当下。昨日之事如昨日之水,今日之人需有今日之为。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方为智者所为。
人到中年,家庭和睦、身心康泰,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愿朋友们能够摆脱这三种"病"的困扰,过上清净自在的生活。
记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眼前。《菜根谭》说得好:"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若能保持一颗澄明的心,何处不是生活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