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任正非签署了《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但时间还没过两年,“不在江湖”的华为近乎完成了“一统江湖”的成就。随着前段时间有消息称上汽将加入华为阵营,纵观整个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已经没有几家仍能保守灵魂。
2021年的股东大会上,上汽原董事长陈虹公开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于陈虹所说的“灵魂”,在当时很多车企都表示赞同。但在华为彻底入局之后,形势却一改往日。与华为深度绑定的“赛力斯”已经成为了整个新能源市场上的一匹黑马,随之奇瑞、北汽蓝谷、江淮也都加入到深度绑定的阵营,“四界”布局就此达成。东风岚图、东风猛士、长安阿维塔、长安深蓝、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北汽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等公司也都跟华为进行了车机和智能驾驶上的合作,纵观整个中国市场的自主品牌,已经没有几家车企仍能保持自己的“灵魂”。
而原本坚守本心的陈虹,却因为上汽集团的业绩下滑在今年7月辞去了董事长及其他职务,新上任的总裁贾建旭决定辟除积弊,亲自带队与华为进行全新的合作。虽然截至目前具体的合作方式还并未公布,或许是HI模式也或许是全新的模式,但随着上汽的加入,中国自主品牌的大型车企都已经挂上了华为的名号。
“跟着华为有肉吃”,这已经成为了很多车企寻在求破局时的出路。
从赛力斯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香饽饽开始,再到前不久北汽极狐的翻红,华为的“树大招风”不仅能吸引车企的合作,更是能吸引消费者的买单。作为国内头部的科技公司,华为本身就有足够的影响力。
而在当今扑朔迷离且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抱紧“华为大腿”,似乎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和现状的最好办法。
很难有传统企业能够保持“风骨”坚守“灵魂”,主要原因是在智驾部分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不如找一个已经有成熟且知名的解决方案公司更加方便,更何况它还是华为。
但大面积拥抱华为,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新能源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百家齐放的市场,原本在智驾方案、智能座舱上各显神通,但在都拥抱华为之后,未来很难在看到“多样性”。失去了竞争积极性的研发,大家都是“华为面目”,智驾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这更不利于整体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拿走了近乎所有大型车企的“灵魂”,反倒是理想、蔚来、小鹏、小米这样的新势力们却能坚守本心。“拥抱华为”究竟是好还是坏,销量和股价或许会给出答案,但把“灵魂”握在别人手里,这真的是长久之计吗?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