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沈醉踏上了前往香港的列车,这次,他要去见阔别三十年的前妻。
在这30年里,沈醉入狱,前妻被迫改嫁,沈醉一直以为前妻是恨他的。
可没想到,见面后,前妻对他礼遇有加,临别之际,前妻还悄悄对他说:
“你给我争了面子!”
沈醉与前妻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前妻为何要说给她争了面子?

1949年,沈醉站在繁忙的机场,眼前是即将离别的妻子粟燕萍和年幼的孩子。
当时,随着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沈醉被命令远赴云南。
那天,粟燕萍紧紧握住沈醉的手,眼里是无尽的泪水和不舍。
沈醉虽然内心同样痛苦,但政府的命令已经下达,作为一名军官,他没有选择。
“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沈醉声音低沉,话语中透露着无奈与担忧。
他抬起手,轻轻抚摸粟燕萍的脸庞,无法割舍心中的牵挂。
粟燕萍的目光中闪烁着担忧,却始终没有说出那句“不要走”,她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强忍着眼泪。
其实两人心中都隐隐有预感:沈醉这一走,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粟燕萍所能做的,只有默默承受这份沉重的离别。

沈醉轻轻抱了抱妻子,然后转身离去。
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粟燕萍和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茫然。
随着沈醉的远行,粟燕萍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她带着孩子搬到了香港,独自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战乱的岁月让她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和无尽的孤寂。
每当夜幕降临,她躺在床上,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沈醉那句低沉的告。

那个时刻的温暖,仿佛成了她生活中最后的光亮。
她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沈醉一定会回来,一定会带着希望与幸福回到她的身边。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粟燕萍开始越来越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等到那个久违的身影。
与此同时,沈醉的内心也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在这样的动荡年代远离妻儿,他的心情难以言表。
每一个夜晚,当他独自一人躺在异乡的床上时,那份对家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不断告诉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曾经共同许下承诺的家。
关押改造沈醉最终还是没能回去,1949年,沈醉被关押。
沈醉坐在监狱那简陋的床铺上,沉默地望着天花板。
这里的每一天的时间都像是泥淖,深深地拖住了他的步伐,家和妻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这段时间里,沈醉变得更加沉默,他开始每天回想过去的日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反思。

他回忆战场,但回忆最多的,就是妻子粟燕萍。
那个温柔坚强的女人,曾经是他唯一的软肋,也是他在这片混乱中的唯一依靠。
在压抑的日子里,共产党一心为百姓,一心为国的理念感染了沈醉,他开始积极改造。
就在这样的改变中,命运给了他一线曙光。
1960年11月28日,沈醉被特赦。
他接到特赦的消息时,内心的震动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特赦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法律的宽恕,更是人生的一次重生。
沈醉走出监狱时,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已变得陌生,连街头的小摊、路边的行人,都让他感到不安。
如今,他却必须要在这个新世界中重新站稳脚跟。
出监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粟燕萍。
他开始拼命地联系粟燕萍,急切地想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她的消息。

每当邮差送来一封来自外界的信,他都会满怀希望地拆开,心跳加速。
但这些信件大多是无关紧要的商业信函,或是来自那些早已没有联系的朋友。
即便他收到一些旧友的来信,那些信中关切的言辞和安慰,也无法填补他心中那份深深的空缺。
在这种焦急和等待的煎熬中,沈醉的内心逐渐被无尽的失落所笼罩。
他开始变得愈发沉默,不再像曾经那样充满抱负和理想。
后来,每当他试图去联系粟燕萍时,心中却始终会泛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他害怕收到的消息会让他彻底失望,害怕粟燕萍已经不再记得那个曾经许下承诺的丈夫。
每当想到这里,他的心就如同被重重压上一块石头,难以呼吸。
终于,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粟燕萍的回信。
信中并没有直接回答沈醉关于自己和孩子的近况,只是简短地提到她已经改嫁的消息。
沈醉拿着那封信,指尖微微颤抖。
粟燕萍的改嫁,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的云层。

虽然他知道,粟燕萍作为一个女人,不可能永远等待下去。
但看到这封信,看到粟燕萍的选择,依然让他感到无法言喻的痛苦。
“我以为你早已死去。”
粟燕萍在信中写道:
“你不再在我身边,我不得不带着孩子,开始新的生活。”
这些文字简单直接,却像是一根细针刺入沈醉的心脏。

沈醉久久地盯着信纸,心中一片空白。
沈醉开始努力接受这一切,他尝试去理解她的决定。
渐渐地,沈醉开始从那段无尽的阴霾中走出来。
他尝试去重新融入社会,去感受这个崭新的世界,去做一个可以独立生活、坦然面对过去的人。
不过,在沈醉的内心深处,仍旧有一个愿望——再见粟燕萍一面。

1980年,香港的空气微凉,街道上灯光闪烁,车水马龙。
沈醉站在宾馆的窗前,目光穿过玻璃窗,凝视着外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三十年了,三十年过去,他终于能再次站在这片他曾深深怀念的土地上,终于能再次见到粟燕萍。
那份曾经的深爱,如今却被岁月稀释,留下的更多是无法言表的情感和心中无法抚平的伤口。
即将见到粟燕萍,他的内心充满了忐忑,既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对前妻的愧疚。

岁月已经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年,粟燕萍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他怀里泪眼婆娑的女子。
他也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充满抱负的男人。
终于,沈醉见到了她。
他们约在了一家不太显眼的餐馆里,初见时,他几乎没认出眼前的女人。
她的面容依然温婉,但岁月的痕迹已经在她的脸上悄然浮现,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粟燕萍的眼中依然有着昔日的温暖与慈爱,但也夹杂着几分陌生和审视。
在之前,粟燕萍也是忐忑的,毕竟,之前的军统特务沈醉,总是暴戾的。
可这次再见到,粟燕萍惊奇的发现沈醉平和了许多。
她心里渐渐平静,她看着沈醉,目光中是一丝难以言说的沉默。
两人默默无言了好一会儿,仿佛连话语都找不到合适的出口。
过了一会儿,沈醉眼中含着泪水,喃喃地说:
“粟燕萍,我一直在想,若有一天我们再相见,究竟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粟燕萍没有说话,只是低声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接着轻声说道:
“你当年的决定,我一直都明白。”
沈醉听着这句话,心中的那块石头似乎终于落地了。
他曾经害怕听到她会用过往的伤痛来指责他,此时此刻,他感到了一种释然。
沉默了片刻,沈醉低声说道:
“粟燕萍,对不起,你曾经为我付出了一切,但我却没有陪伴你走完那段路。”

“你没必要为此道歉,”
粟燕萍微笑着,她的笑容中透着一种释然和宽容,仿佛一切已经过去,
“我知道你不容易,沈醉,今天的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你了。
我能感受到你变了,你已经学会了去面对过去,去接受现实。”
就在两人交谈的间隙,粟燕萍的丈夫走了过来。
他的出现并没有打破两人之间的氛围,相反,他的温和和理解给了沈醉一种奇异的宽慰。

粟燕萍的丈夫,是一个儒雅而稳重的男人。
粟燕萍的丈夫看向沈醉,眼神中没有敌意,也没有责备。
这顿晚餐,三个人安静地交谈,气氛虽不如年轻时那般炽热,却也十分真诚与温和。
在吃完饭后,沈醉在香港待了20天,期间,三人逛商场,公园,甚至拍照留念。
在这期间,粟燕萍还曾悄悄对沈醉说道:
“你给我争了面子!”

一开始,沈醉不明白粟燕萍这句话的意思。
但分开后他明白了,粟燕萍应该是拿现在的他和以前的对比了一番。
这时,沈醉不禁对共产党的教导理念产生深深的佩服。
沈醉三十年的纠结与痛苦,终于随着粟燕萍的宽容与理解,找到了一个出口。
无论未来如何,他与粟燕萍的故事已经书写完毕,这份宽慰与释怀,成为他心中最深的安慰。
“你给我争了面子。”这句话虽简单,却承载了粟燕萍对沈醉的宽容与认可。

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时光的流转中,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和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