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胃胀胃酸,中药喝够了,可以试试针灸

蒙天的笔记 2025-01-25 05:32:3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众多患者带来了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而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瑰宝,在慢性胃炎的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肝气犯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进而改善胃部的内环境与功能状态。

在穴位选择上,常用的有中脘穴,它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此穴为胃之募穴,是调理脾胃疾病的要穴,针刺中脘穴能够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对于缓解胃脘胀满、疼痛效果显著。足三里穴也不可或缺,它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之功,经常刺激可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改善胃部的消化与吸收功能。还有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对于因情绪因素引发的胃部不适,像生气后胃脘胀痛等情况,针刺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进行针灸调理时,专业的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症状表现来确定针刺的手法、深度以及留针时间等。一般来说,针刺时患者会有酸、麻、胀、重等得气感,这往往意味着穴位正在发挥作用。而且,针灸通常需要按疗程进行,一个疗程可能包含数次针灸治疗,经过几个疗程的持续调理,不少患者的慢性胃炎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

不过,针灸调理慢性胃炎应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只有多方面协同,才能让针灸在慢性胃炎的调理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助力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恢复胃部健康。

1 阅读:48
蒙天的笔记

蒙天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