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对药白芍配桂枝

淇勤康康 2024-02-24 10:46:22

【单味功用】白芍又名白芍药,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味苦、酸,性微寒。人肝经。本品既能养血敛阴,以治血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又能平抑肝阳,以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还能柔肝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胸胁疼痛,肝气 犯胃、胃脘疼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疼痛,以及血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手足肌肉挛急、疼痛等症。

桂枝又叫嫩桂枝、桂枝尖,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其体轻、色赤,有升无降。既能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恶风发热等症;又能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心脾阳虚,水湿内停,以致胸胁支满、心悸、气短,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还能横行手臂、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宣通闭阻、祛寒止痛,用于治疗胸痹、胸痛(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气短、憋气、脉结代等症;亦可治疗风寒湿痹,肩臂肢节疼痛,以及妇女经痛瘀滞,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诸症。

【伍用功能】白芍酸收,和营敛阴,桂枝辛散,和营解肌。二药伍用,发汗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和营之内有调卫之力。白芍养血敛阴而不滞邪,桂枝和营解肌而不伤阴。二药相合,一收一散,一寒一温,一阴一阳,相互制约,而收调营卫、和气血、启发心阳、益阳止汗之功。桂枝色赤,入于血分,可通血脉;白芍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缓急止痛。桂枝又能振奋脾阳,白芍又善养胃阴。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共奏通调血脉、缓急止痛、振奋中阳、调整脾胃功能。

【主治】1.外感风寒表虚之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2.自汗、盗汗,证属营卫不和、恶风怕冷、脊背发凉,或有躁汗,平素易于感冒者,或心血不足,脾肺虚弱使然者;3.胸痹、胸痛,证属心阳不振、经气不和、气血不调者;4.腹痛,证属气血不调、虚寒性腹痛(类似肠痉挛);5.脉管炎;6.四肢酸楚、疼痛、麻木,证属气血不调者7.妊娠恶阻,表现为畏寒、纳少、乏力、恶心呕吐、尺脉小弱者。8.慢性泻痢。

【常用量】桂枝6~10克。白芍10~15克。同炒。

【经验】桂枝、白芍伍用,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伤寒论》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又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医宗金鉴》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也。”

施师临证处方时,习惯以川桂枝、杭白芍同炒并书。善治营卫不和,时有躁汗,表虚寒症不解者。若治四肢麻木、酸楚、关节疼痛者,易桂枝为桂枝木,但用量宜大,15~30克均可。若寒甚四肢发凉者,也可酌加制附片,其效更著。

杭白芍、川桂枝治病范围甚广,盖桂枝汤证得之重在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又因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内症得之,尚有调和气血、理阴阳之功。调和营卫,二药的用量以二者各半为宜。

治疗慢性泻痢之奥妙,张石顽云:“芍药能于土中泻木,为泻痢必用之药,然须兼桂用之,方得敛中寓散之意”。

以上文章摘自以下这本书↓

1 阅读:160

淇勤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