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火拼、三线作战,印度政府“剿抚并用”能成功吗?

君豪看国际 2023-05-28 01:39:05

纵观近年来的类似事件可以发现,印度政府在印控克什米尔、中东部各邦和东北部各邦陷入三线作战的境地,国内安全困境极大凸显。

2023年4月底至5月初,印度中部、西北部地区发生多起军警遇袭事件,20人死亡,印度国内安全形势骤然严峻。在南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暴力袭击事件为人熟知,但印度所面临的国内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综观近年来类似事件可以发现,印度政府在印控克什米尔、中东部各邦和东北部各邦陷入三线作战的境地,国内安全困境极大凸显。这些反政府暴力活动直接针对军警,对印度安全部门产生极大威胁,直面威胁的多支准军事部队的专业水准和军队士气也遭受广泛质疑。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对各地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剿抚并用,双管齐下压缩反政府组织活动范围,但频繁招致报复性袭击。在安全威胁的背后,是印度国内种族、宗教、阶级对立日益深化的悲观形势,印度政府目前还难言赢得这场“战争”。

军警频频遇袭

2023年5月5日,在印控克什米尔拉朱里(Rajouri)地区的森林中,一支印度军队在执行搜捕行动时遭遇武装分子伏击,袭击共造成五名印度军人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军警遇袭事件与4月20日发生在邻近地区的另一起袭击事件密切相关。当天,一群武装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的蓬奇(Poonch)地区伏击了一辆印度军车,共造成5名印度国家步枪队(Rashtriya Rifles)军人死亡,一人重伤。

袭击发生后,武装分子逃匿山林,印度国家安全卫队(NSG)和国家调查局(NIA)在内的多个机构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搜捕。另外,多达200人在4月20日的袭击后被拘留以接受讯问,其中一人还在拘留期间服毒自杀。

上述两场袭击事件之外,4月26日,在印度中部恰蒂斯加尔邦的丹特瓦达县(Dantewada District),纳萨尔派(Naxalite)武装人员使用简易爆炸装置伏击了恰邦地区后备警卫队(DRG)的车队,袭击共造成10名印度警察和一名司机死亡。

此前,警察接到情报称,袭击发生地附近有纳萨尔派武装人员活动,遂由当地的中央后备警察部队(CRPF)和恰邦地区后备警卫队联合开展清剿行动。双方在清剿行动中发生交火,并有两名疑似纳萨尔派武装人员被逮捕。而就在安全人员执行任务后的返程途中,乘坐私人车辆的地区后备警卫队遭遇了伏击。

本次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和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均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哀悼,恰蒂斯加尔邦首席部长巴格尔也因此取消了前往选战正酣地区的行程,于27日赶往事件发生地进行慰问。

虽然这不是2023年恰邦首次发生警察遇袭伤亡事件,但却是两年多以来印度安全部门在国内伤亡最为惨重的单次袭击事件。上一次伤亡人数达到两位数的事件袭击,发生在2021年4月4日,当时有22名印度准军事部队人员在与纳萨尔派武装长达4小时的交火中丧生。

在如此相近的时间里,印度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接连发生军警遇袭事件,三次袭击事件的军警死亡人数竟高达20人,印度国内的安全形势难免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相比于“曝光度”更高的巴基斯坦,印度国内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等性质的暴力袭击活动也异常频繁。

近年来,印度各地针对军警的袭击事件层出不穷。

一般来说,印度的反政府暴力袭击活动往往集中于三个地区,即存在主权争议的印控克什米尔、森林广布的中部各邦以及相对远离印地语文化核心区的东北部各邦。其中,除了在中部各邦由纳萨尔组织发起的袭击行动,其它两个地区的袭击活动均带有分离主义色彩,发动袭击的组织背景多样且复杂。

三线“割据”

若以性质、目的来分类,印度的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受种族民族主义所驱动,即寻求在印度联邦内部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或脱离联邦;一类是激进左翼,其目的主要是反对阶级压迫,推翻印度的自由资本主义秩序;最后一类则是基于宗教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对印度教特性对本土文化的侵蚀。

其中,第一类以印度东北部的分离主义势力为典型。尤其是在印孟、印缅边境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和那加兰邦,多支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长期活跃,有的还在小范围内实质性建立起行政秩序。

这些武装组织特点鲜明,即几乎均以单个邦的自治或独立为目标,在邦际、国际间跨境活动,充分利用高山密林、边境屏障以及民众支持,打击难度极大。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建立后,东北部武装组织发动的暴力袭击对印度军警造成极大威胁。

在印度中东部,纳萨尔派起源于1967年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起义,起义以驱逐封建地主、夺取武器、成立游击队、土地分配等为具体目标。

2004年9月,纳萨尔派武装的主要政治派别印共(毛)成立之后,纳萨尔派武装开始有组织地发动武装袭击,纳萨尔派武装与印度政府之间的冲突事件大幅增加。2000年代,纳萨尔派武装的活动范围大体从尼泊尔的帕舒帕蒂(Pashuputi)往南到印度安得拉邦的蒂鲁帕蒂(Tirupati),这片次大陆东部区域形成广为人知的“红色走廊”(Red corridor)。

在印度西北部,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的性质具有宗教对立和分离主义的双重色彩。除了著名的旁遮普分离主义运动——卡利斯坦运动,印控克什米尔的反政府暴力活动也非常活跃,其代表性组织为虔诚军(Lashkar-e-Taiba)和默罕默德军(Jaish-e-Mohammed),后者的附属组织(PAFF)宣布对4月20日的蓬奇袭击事件负责。

其中,虔诚军于1991年在阿富汗建立,如今在巴控克什米尔维持着多支武装组织,以终结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的管治为目标,常常越境对印度军警发动袭击。

默罕默德军则主要在印控克什米尔活跃,其目标是将印度军队赶出克什米尔,2019年2月造成46名印度安全人员死亡的普尔瓦马袭击事件便由该组织发动。目前,印度政府认为这两个组织均受到巴基斯坦政府尤其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支持。

剿抚并用

实际上,由于种族、宗教、阶级对立,印度一直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安全形势,印度政府往往采用剿抚并行的策略应对各种性质的反政府暴力活动。

一方面,印度政府动用以国家调查局、准军事部队为主的强力部门对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进行调查和打击;另一方面,对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活跃地带的民众实施经济和文化上的拉拢政策,破坏这些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在调查机构方面,印度早在2008年12月就颁布了《国家调查局法》,通过组建国家调查局(NIA),专门调查恐怖主义及其它相关犯罪行为。此外,印度内政部还在2017年新组建了反恐和反激进司(CTCR),专门关注与恐怖主义和激进主义相关的问题。

根据NIA官网信息,除了辐射全国的新德里分部,该机构位于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古瓦哈提分部、位于中部的和海得拉巴分部以及位于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分部的经办案件数量均位于前列,这也印证了这三个地区暴力袭击活动相对活跃的一般印象。

此外,目前CTCR根据《非法活动(预防)法》第35条确认的印度恐怖组织有44个,这些恐怖组织的名称中,高频词汇有卡利斯坦、查谟-克什米尔、阿萨姆、曼尼普尔等,与之相关的组织是近年来向印度军警发动袭击的主要来源。

除了调查机构,目前印度还维持着规模庞大的准军事部队,以直接打击威胁国内安全的组织和个人。这些准军事部队直接隶属于印度内政部,负责印度国内安全和守卫边界,其统称为“中央武装警察部队”(CAPF)。

目前CAPF由七支部队组成:负责边境安全的阿萨姆步枪队(AR)、边境安全部队(BSF)、“印藏边防警察”(ITBP)、武装边防部队(SSB),负责国内安全的中央工业安全部队(CISF)和中央后备警察部队(CRPF)以及特别行动部队——国家安全卫队(NSG)。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有对内或对外的职责分工,但事实证明,上述每支准军事部队均可打击反政府活动,或也可能受到性质不同的反政府武装的袭击。

在这些部队中,广为人知的阿萨姆步枪队负责印度东北部的边境安全和反叛乱行动,目前大约维持着46个营、65000人的编制规模。该部队分属东、南、北三个督查总指挥部,分别覆盖反政府武装活动最为活跃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和那加兰邦,而2021年11月的阿萨姆步枪队指挥官车队遇袭事件便发生在曼尼普尔邦。

此外,此次恰邦遇袭事件中的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大致维持着246个营、约300000人的编制规模,是印度规模最为庞大的准军事部队,主要职责是协助联邦和各邦开展警察活动,维护法律秩序和镇压叛乱,是在印度大部分地区所存在的国内安全部队。

在与此次恰邦遇袭事件有关的清剿行动中,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便出动了其“坚决行动突击营”(CoBRA),这支部队为应对纳萨尔武装而专门建立,目前维持着十个营的规模。

剿抚并行在应对纳萨尔派的策略中最为明显。在联邦层面,印度内政部建立了一个由四个机构组成的联动机制,这些机构分别关注纳萨尔派活跃地区的安全和发展事务,联合制定应对纳萨尔派武装的战术与策略。

在纳萨尔武装活跃的各邦,印度内政部于2009年发起“绿色狩猎行动”,陆续部署了7万余名CAPF安全人员,还帮助各邦建立了十余个类似于CoBRA的专门突击营,这些部队进行了针对性较高的游击战和丛林战战术训练,并对纳萨尔派武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剿。尤其是每年4、5月间雨季来临后,纳萨尔派武装重新开始活跃,清剿行动的频率也开始上升。

经过多年来的强力打击,纳萨尔派的活动范围已被极大压缩,目前仅在印度中东部的贾坎德邦、恰蒂斯加尔邦和奥里萨邦的少数几个地区活跃。除了动用强力部门对纳萨尔武装进行清剿,印度政府还通过诸多软性措施破坏纳萨尔武装的生存环境。

例如,印度政府组建专家委员会对纳萨尔派活跃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并调拨资源对当地阿迪瓦西(Adivasi)原住民进行福利扶持,促使其脱离纳萨尔派。2016年12月,印度政府还拨款1.4万亿卢比,在受纳萨尔派影响最大的44个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道路连通性,从而便利军警机动和发展地方经济。

由于纳萨尔派的革命意识和斗争逻辑非常依赖阶级对立的叙事,而上述福利措施和发展计划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这种叙事,纳萨尔派因此面临人员流失和经济崩溃的困境。例如,近年来纳萨尔派在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的招募人数有所下降,组织内部也出现变节、叛逃现象。

在反政府组织及其武装内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叠加种族、宗教、阶级对立持续,如何应对国内安全形势的复杂化,是印度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0 阅读:33
君豪看国际

君豪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