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的雪
■向 勇 龙喜涛
阿尔山的冬天是从10月份的第一场大雪开始的。二级军士长张维山踏着洁白的积雪,快速跑向通信机房,身后的脚印清晰可见……
“班长,所有线路都连接无误,却仍然没信号。”下士张啸的声音里带着焦急。
张维山赶忙和张啸一起检查传输设备是否报警、网络是否通畅,重新连接收取信号……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操作,信号终于恢复如初。
二人松了一口气。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给远处起伏的山峦盖上了一张厚厚的白毛毯。鹅毛大雪,也带着张维山的思绪回到那个冬天。
20多年前,还是新兵的张维山正准备在通信岗位施展拳脚,却在第一次专业训练中被泼了一盆冷水。面对设备上密密麻麻的电路和天书一样的图纸,张维山有些发晕。不服输的他告诉自己:“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怕什么?”从水晶头制作,到传输系统操作,他用行动将脑海中的每个问号拉直。
一年前,张啸被分配到了张维山所在的班,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便头发有些花白的“小老头”,张啸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就是战友口中的“兵王”。
去年初,一次重要会议前夕,视频会议保障任务落在了张维山和张啸的肩上。
张维山给的光纤布局图,细到每一个节点、每一个支线。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着不同类型的线路。看着如此精细的图纸,张啸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雪天会导致传输信号不稳定,特别是在室外或高楼层,雪覆盖设备或线路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影响视频会议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调试设备的那段日子,他和张啸吃住都在车上。零下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他们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次次测试,将可能发生的故障都排查了一遍,尽最大努力防止意外……
窗外的雪年年覆盖大地,也见证着张维山20多年的坚守。
又到了去留抉择之际,面对熟悉的边关,他伸出手接住几片雪花,放在嘴里。
张维山笑着对张啸说:“阿尔山的雪是有味道的,比糖更甜。”
休息时,他再一次书写了延期服役申请。
停车,熄火,任务结束后,车辆陆续进入停车场。上士李伟透过后视镜,看着车后方两道深深的车辙,他知道这是自己在边防的最后一个冬天。
12年的戍边生活,让李伟对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几乎了如指掌,他是运输分队出了名的“活地图”。即将告别这条巡逻路,李伟的心情格外沉重。
清洁除尘、加注润滑油、更换雪地轮胎……满身油污的李伟正在车场进行车辆的换季保养工作,他想在走之前把“老伙计”调试到最佳状态。随着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李伟走出车场大门,等待着驾驶员涂福鑫驾车返场。
几年前的一个雪夜,刚刚担任驾驶员的涂福鑫第一次执行夜间任务,李伟坐在副驾驶。夜色中,车辆行进在茫茫草原,像漂泊在白色汪洋中的一叶孤舟。李伟警惕地望向前方,眉头紧锁。深夜、大雪,虽说这样的情况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一向谨慎的李伟心里还是打起了鼓,他担心涂福鑫不能顺利通过前方那一处急弯。
突然,车辆尾部开始摆动,眼看就要滑向路边的沟渠。
李伟大喊:“不要踩离合!方向盘朝车尾滑行的方向转动!快!”
直到涂福鑫安全停住车,他们下车后才发现,由于巡逻路面积雪过厚,车辆深陷雪坑,无法动弹。此时,他们的手机没信号,天冷雪深,情况危急。
大家拿起锹镐,开始与时间赛跑。北疆的寒冬,冷风刺骨,呵气成霜。片片雪花落在肩头,不一会儿,战友们成了一个个“雪人”。涂福鑫半蹲在地上,双手握锹不停地清理车轮下的积雪。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将车辆从雪坑中挖了出来。
“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岗位,要做到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那次任务归来,李伟特意嘱咐涂福鑫。
如今,涂福鑫已成为连队的骨干,不久前还被评选为“红旗驾驶员”。每一次坐进驾驶室,他的耳畔总会回响起李伟的那句话。
漫天飞舞的雪花,散落在营区的每一处角落,也落在每一位边防战士的肩头。正午的阳光透过云雾,洒向远方的山脉。
(本文选自2025年1月8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