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侦查员被捕,刑讯室内,日军翻译官悄悄对他说:别暴露

张郃历史文化 2025-01-19 03:25:10

1944年,一侦查员被捕,刑讯室内,日军翻译官悄悄对他说:别暴露

世人都知道抗日战争中有无数英雄,但谁能想到,在敌后战场上,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地下工作者。他白天是对日军笑脸相迎的饭店老板,夜晚却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情报员。1944年的一天,他突然被日军逮捕,押送到了刑讯室。在这间布满刑具、血迹斑斑的审讯室里,一位日军翻译官竟然悄悄在他耳边说:"别暴露"。这位翻译官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而这位被捕的侦查员,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少年从军

1937年夏天,安徽南陵县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日军的铁蹄已经踏入华北,战火烧到了江淮大地。15岁的文国才每天都站在村口的大树下,听着过往的行人谈论前线战事。

"听说了吗?日本鬼子在南京干的那些事!"一位老者愤怒地拍着桌子说道。

"可不是嘛,我有个亲戚就是从那边逃过来的,说是..."另一位老者的声音越来越低。

文国才听得握紧了拳头。这个年轻人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知书达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此时听闻日寇的暴行,他再也坐不住了。

一天夜里,文国才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了家。他要去找抗日队伍,要为国家出一份力。可是,15岁的少年又能去哪里找部队呢?

就这样,他跟着流民的队伍,走村串户。饿了,就帮村民干活换顿饭吃;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解渴。一路打听,一路寻找。

转机出现在1939年初。一位同乡在得知文国才的心愿后,暗中指点他去了泾县。那里有新四军的队伍在活动。

来到泾县后,文国才找到了新四军的联络点。看着这个满脸稚气却目光坚定的少年,部队首长有些犹豫。

"你今年多大了?"首长问道。

"17岁!"文国才挺直了腰板回答。其实他才16岁出头。

首长笑了笑:"嗯,看你年纪还小,先从文职干起吧。"

就这样,文国才成了新四军军部的一名勤务员。每天他负责传递文件、整理资料,虽然不能端枪上阵,但他却比谁都认真。

有一天,一位老战士看他在院子里扫地,说道:"小文啊,你天天扫地、端茶倒水的,不觉得委屈吗?"

文国才放下扫把,认真地说:"不委屈!只要能为抗日出力,做什么都行!"

渐渐地,文国才开始负责更重要的工作。他到各村寨筹集军粮,向百姓宣传抗日道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仔细记下当地的地形地貌,日军的活动规律,这些都是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情报员的基础。

一年后的一天,师部首长把他叫去:"小文,看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组织上决定派你去长江以北的无为县,担任七师的通信员。你愿意吗?"

文国才知道,这意味着要穿越日军的封锁线,随时可能遇到危险。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愿意!"

就这样,这个16岁参军的少年,开始了他的特殊战争生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是通向了一条充满惊险的地下战线。

二、浴血奋战

1942年的夏天,江淮大地上一片肃杀。日军正对我军根据地展开新一轮"扫荡",无为县的战事也日趋激烈。

七月初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新四军七师的营地就收到了紧急情报:一支200人左右的日军小队正向我军驻地逼近。

"立即组织一百人的精锐部队前去阻击!"营长下达了命令。文国才被编入这支阻击小队,肩负着传递军情的重任。

队伍刚行进到半路,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斥候飞马而来:"报告营长!敌情有变!日军突然增援,不是200人,是500人!他们还带来了重炮!"

营长立即召集各排长紧急商议。此时撤退已来不及,敌人的炮兵随时可能发现我军行踪。唯一的办法就是设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把地形给我说说!"营长问道。

"前方三里处有一片树林,左右都是缓坡,最适合设伏。"一名老兵详细介绍着地形。

营长一锤定音:"就在那里打伏击!"

部队立即分散开来,占据有利地形。文国才被安排在左侧高地,负责传递命令。

太阳升到头顶时,远处扬起一片尘土。日军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他们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伏击。

"打!"营长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声立刻响彻山谷。

日军的前队顿时倒下一片,但很快他们就展开了反击。震耳欲聋的炮声在山间回荡,炮弹将我军阵地炸得尘土飞扬。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我军以少胜多,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但敌人的炮火太猛,我军的阵地被炸得千疮百孔。

傍晚时分,营长收到了大部队安全转移的消息,当即下令撤退。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营长附近爆炸,他的右腿被弹片击中。

"营长!"文国才冲过去搀扶,却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右肩。

两个受伤的战士相互搀扶着,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艰难撤退。当地的农民看到他们受伤,便把他们藏在了一个叫"鬼门关"的山洞里。

这个山洞位于两座山的夹缝之中,地势险要,洞口隐蔽。当地人叫它"鬼门关",是因为洞口狭窄如门,进去后却别有洞天。

在山洞里,两人躺在稻草铺就的床上养伤。当地老百姓轮流送来番薯和草药,用土方子帮他们治伤。营长的腿伤渐渐好转,但文国才的肩伤一直不见好转。

一个月后,营长伤愈归队。临走时他拍着文国才的肩膀说:"小文,你的伤要紧,好好养着,等养好了再回来!"

谁知这一养,文国才的右肩就再也抬不起来了。这意味着他再也无法端枪射击,必须离开一线战场。但对于这个年轻的战士来说,新的战场即将开启。

三、隐秘战场

1943年初,在日军占领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一家新开的小酒馆格外引人注目。这家店的老板姓赵,为人热情,烧得一手好菜,没几天就在当地打出了名气。

谁能想到,这个笑容可掬的赵老板,就是化了装的文国才。组织上安排他在此开设酒馆,专门收集日军的情报。

"赵掌柜,今天有什么好酒好菜啊?"一个日军军曹推门而入。

"哎呀,您来啦!"文国才连忙迎上前去,"刚买到一坛上好的花雕,还有刚出锅的红烧肉,要不要尝尝?"

日军军曹是这家店的常客,每次来都要喝上几杯。酒过三巡,他就会和其他日军一样,开始大谈军营里的事情。

文国才一边给他们续酒,一边将耳朵竖起。日军的调防计划、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这些情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进了他的耳中。

每到深夜,当街上人烟稀少时,一个挑着豆腐的小贩总会准时出现在店门口。这个小贩其实是地下党的交通员,文国才会趁着收拾碗筷的功夫,将收集到的情报传递给他。

一天,一位穿着日本军服的中国人走进店里。文国才一眼就认出他是日军翻译官田中。这个人在当地臭名昭著,不少抗日志士都栽在他手里。

"听说店里有位会日语的堂倌?"田中问道。

"是有一个,不过今天休息。"文国才装作若无其事地回答。

其实那个会日语的堂倌就是组织派来协助他的同志。这位同志不仅精通日语,还成功打入了日军内部,成为了一名秘密战士。

通过这位同志的帮助,文国才不仅能获得更多的情报,还成功策反了几名良心未泯的日军译员。这些人虽然穿着日本军服,但他们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暗中也在帮助抗日力量。

"今天晚上,会有一批武器从北面运过来。"一个被策反的日军翻译官悄悄告诉文国才,"运输队会在子夜时分经过城北的老桥。"

文国才立即通过地下联络网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当天夜里,新四军的游击队就成功地伏击了这支运输队,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日军震怒,在城里大肆搜查。文国才的店铺也未能幸免,但他们只发现了一个普通的酒馆老板和几个伙计。

就这样,这家看似普通的小酒馆,成了一个秘密的情报站。每天进进出出的客人中,有的是来喝酒的日军,有的是送情报的同志,还有的是被策反的内应。他们编织成了一张看不见的情报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默默付出。

而这个笑脸迎人的赵掌柜,白天是个和气的酒馆老板,晚上却是一位出色的情报员。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继续着他的抗日战争。

四、生死考验

1944年的一个傍晚,文国才的酒馆里格外热闹。几个臭名昭著的汉奋正在大声吆喝,他们是这片区域人人痛恨的汉奸,经常向日军告密,害死了不少抗日志士。

"赵掌柜,今天要请这几位大爷好好喝一杯!"一个身着便装的男子走进店里,大声说道。这人是地下党的同志,他和文国才早有计划。

"好嘞!"文国才连声应和,亲自为几位"贵客"斟酒。

这些汉奸哪里知道,杯中的美酒里已经被加了料。没过多久,他们就东倒西歪,醉得不省人事。文国才的同志们则在店外等候,准备将这些汉奸就地处决。

可是计划出现了意外。其中一个姓王的汉奸酒量很好,始终保持着清醒。当他看到同伴们都醉倒后,立即察觉到不对劲,趁乱溜出了酒馆。

"不好,让他跑了!"同志们立即展开追捕,但那个汉奸早已不见踪影。

第二天一早,十几名荷枪实弹的日军就包围了酒馆。文国才被押进了日军的审讯室。

审讯室里阴森可怖,墙上挂满了各种刑具,地上还有未干的血迹。几个凶神恶煞的日军军官坐在桌后,还有一条凶猛的军犬在一旁虎视眈眈。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那个在当地臭名昭著的日军翻译官田中。

"皇军在查共产党,你为什么要给那些人下药?"田中用日语先和日军军官交谈,然后转身质问文国才。

文国才正要开口,田中突然走到他身边,揪起他的衣领,大声喝道:"快说!再不说就要用刑了!"

话音刚落,田中又压低声音在文国才耳边轻声说:"别暴露身份,就说是为了要债。"

文国才一时分不清这是敌人的计谋,还是遇到了自己人。但经过快速思考,他决定相信田中的提示。

"回大人的话,那几个人欠了我的酒钱不还,我一时糊涂,就想着灌醉他们讨债。"文国才说道。

审讯持续了整整一天。期间,文国才发现每当日军要对他用刑时,田中总会找各种理由阻拦,还会暗中给他使眼色。

当天晚上,文国才被关进了监狱。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位地下党员。这位同志是专门被派来接应他的,他们用暗号确认了身份。

"组织已经知道你被捕的消息,正在想办法营救。"那位同志在放风时悄悄告诉他,"田中是我们的同志,他已经在日军内部潜伏多年。"

就这样,文国才在狱中度过了煎熬的日子。白天,他要应付狱警的审讯;夜晚,他要和同志们秘密策划越狱计划。而在监狱外,更多的同志正在准备营救行动。

五、突围重生

监狱里新来了一个囚犯,是个走私盐贩子,叫老顾。这个老顾看似粗鲁,实则精明,第一天进来就摸清了监狱的情况。

"这个牢房西边的围墙最矮,而且那里的守卫最少。"一天,老顾在放风时悄悄对文国才说道。

文国才不动声色地听着。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老顾说的确实不错。每到傍晚,西边围墙附近的守卫就会减少一半,值班的日军换岗时还会有将近十分钟的空档。

"兄弟,我看你不像个简单人物。"一天晚上,老顾主动凑到文国才身边,"要不要一起想个法子出去?"

两人商议了一个计划:白天在放风时观察地形,晚上轮流在墙根挖地道。他们用饭盒当铲子,用草席遮掩挖出的土。

这个工程并不容易。地道要挖得够深,还得保证不会塌方。更要命的是,他们只能在深夜值班的狱警打盹时才能行动。

一个月后的月黑之夜,地道终于挖通了。文国才和老顾决定就在这天行动。

"等我发信号,你再动手。"老顾说道。他打算先引开守卫的注意力。

半夜时分,老顾突然在牢房里大喊大叫,说自己肚子疼得受不了。狱警被吵醒,骂骂咧咧地过来查看。

就在这时,文国才迅速掀开草席,钻进了地道。地道又窄又潮湿,他只能匍匐前进。过了几分钟,老顾也跟了进来。

两人从地道爬出来后,发现自己正好在围墙的死角处。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攀上了围墙。

"砰!"突然一声枪响,是哨塔上的守卫发现了异常。

"快跑!"文国才和老顾跳下围墙,向不同方向跑去。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和杂乱的脚步声。

文国才按照预先计划好的路线,跑向城郊的一个农庄。那里早有同志接应。

"组织上已经在城外设立了三个秘密联络点,专门接应像你这样的同志。"接应的同志告诉他。

通过这些联络点,不少被困在敌占区的抗日志士都得以重返革命队伍。文国才在联络点休整了几天,就踏上了返回根据地的路。

1945年4月,文国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战争贡献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了绍兴华舍镇镇党委书记、绍兴市糖烟酒业公司副经理等职务,直到1984年离休。

至于那个帮助他越狱的盐贩子老顾,后来也成功逃脱,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两人在战后多次相聚,每每谈起监狱中的那段经历,都感慨万分。

0 阅读:14
张郃历史文化

张郃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