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学森儿子不用考试就读加州理工学院?因为校长当年承诺

厉论彦 2025-02-01 17:58:38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各个行业可以说是百废待兴,需要人才和政策去支撑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的进步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关乎着我国的国防力量,是我国站稳脚跟,与其他国家减少差距的重要方向。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阶段,我国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科学家,他们凭借着自己聪明的头脑与丰富的学识,带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

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可以说,他的成就不仅征服了我国,还征服了他曾经求学的学校——加州理工学院。

当时的校长甚至对钱学森做出了承诺,表示若是他的儿子想要就读加州理工,那么不需要考试就可以入学。

一、与加州理工大学的缘分

为什么校长会做出这样的承诺呢?这还要从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说起。

钱学森在1935年的时候就出国留学,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系学习。

当时的加州理工可以说是全球顶尖学府,不仅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就连学生们也各个都是传奇人物。

能够在这里学习,钱学森自然会把握住机会,他的导师是当时的著名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

在他的指导之下,钱学森取得了许多足以让学界震撼的成果。

比如说二人共同提出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就取得了航空领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成就,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提出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可以说,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间里,钱学森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无论是火箭推进还是超声速飞行,他的研究都推动了这些相关领域的发展,为军事科技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将钱学森视作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惜用尽一切办法留下他。

可惜的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在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钱学森耳朵里之后,他万分激动,毅然决然的表示一定要立刻回国,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这一决定必然会受到美国的阻拦,毕竟,此时的钱学森所掌握的是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机密。

一旦让他回到中国,那么美国不仅会损失一位前途不可估量的人才,甚至会产生战略利益上的损害。

于是,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美国用尽了招数,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将钱学森的资格许可证吊销。

又把他关进了拘留所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让钱学森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折磨。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关键时期,加州理工学院站了出来,为钱学森提供了帮助。

二、钱学森儿子不用考试就读加州理工学院

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期间,钱学森与校长成为了好友,彼此惺惺相惜。

钱学森有难之后,校长多方奔走,始终没有放弃帮他一把,后来,因为校长帮钱学森交了一万五千美元的保释金,钱学森才终于不用再受牢狱之苦。

恢复自由后,校长鼓励钱学森,告诉他做人要往前看,多想想家人和孩子。

并且承诺钱学森,以后若是他的孩子想要来加州理工学院读书,那么不需要考试就能直接就读。

这是一份真诚的承诺,钱学森也将这份情谊记在了心里。

后来,中美经过协商,钱学森终于得以在1955年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儿子,也就是钱永刚,也终于能够在中国继续学习和成长。

和钱学森一样,钱永刚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在他十八岁那一年,本该考大学的他,却因为当时的形势需要,不得不去当兵,错过了读大学的时间。

等到当兵生涯结束,已经是九年后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钱永刚已经二十七岁了。

或许换做别人,干脆就放弃读大学,找份工作度过余生了。

可钱永刚没有这样选择,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远远不止于此,于是,他申请报名高考,并且顺利读了大学。

大学毕业之后,钱永刚想要继续出国深造,目标正是钱学森就读和工作过的加州理工学院。

因为校长之前有过免试的承诺,所以钱永刚并没有经过入学考试,就直接进入了该校学习。

三、大器晚成

在加州理工学院就读的时候,钱永刚同样非常重视学业,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考试,或者是入学时的年纪已经三十多而懈怠。

在这样的认真态度下,钱永刚同样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随后回到祖国做出了许多事业上的贡献。

虽然从年纪上看,钱学森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老师,而钱永刚却还是一个刚刚入学的学生,有人会认为钱永刚比起他的父亲差很多。

但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应当如此比较,若是钱永刚没有被耽误的那九年,那么他定然会做出更多成就,成才的时间也会提早。

再者说,钱永刚在学有所成之后,同样做出了很多贡献,没有辜负自己的学习生涯。

由此可见,年龄不应当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志,钱永刚虽然大器晚成,但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并且始终在用力去弥补那些被耽误的学习进程。

现如今,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很多领域甚至已经站在了世界顶尖的位置,但是如同钱学森、钱永刚这样的前辈们仍然需要被牢牢记住。

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祖国,把我国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让我国的科技力量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鼓励一代又一代学子投身科学事业,传承科学精神。

0 阅读:85
厉论彦

厉论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