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个小时的评剧现代戏《杨三姐告状》为何没有话剧加唱的缺陷

夏槐娱娱 2024-06-25 04:52:06

注:本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地方戏中有两部现代戏的巅峰之作,一部是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豫剧《朝阳沟》,一部是于上世纪八十年经过重新整理的评剧《杨三姐告状》,这两部戏其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性格都是那样的鲜明,无论是戏份是轻是重,台词是多是少,令人印象深刻。

新凤霞 赵丽蓉 杨三姐告状剧照

评剧《杨三姐告状》由成兆才编剧,经中国评剧院再度重新整理改编后,于1980年一经上演即引起轰动。由谷文月、赵丽蓉、王景明、筱丽珠等演出《杨三姐告状》堪称是舞台表演的经典范本,他们所塑造的角色至今尚无人能够超越。

谷文月 杨三姐告状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这出戏的实况录像(那个年代有电视机的家庭属于凤毛麟角,有幸的是我们院的一家邻居当时买了一台12吋的日本黑白电视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有唐山方言的评剧,熟悉的乡音引起了全院的邻居情感共鸣(我们院五户人家的父辈都是在解放前从唐山地区先后来到天津谋生的),一时间大人小孩都学着剧中人的台词,就连平时里不苟言笑的父亲也高声模仿着高贵和的那句“棒子面饽饽熬小鱼儿”的台词。

谷文月饰演杨三姐

这出戏也同样引起了全国的电视观众的热烈反响,播出后人们纷纷写信要求电视台重播,大概也就是过了十几天吧,中央电视台真的又重播了一遍,这绝对算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唐山市评剧团演出杨三姐告状剧照

二十年后,当我在家中播放这部戏的光盘时,我那从小在戏曲唱腔熏陶下成长但仍不喜欢戏曲艺术的女儿却对此剧情有独钟,居然能和我一起能够从头到尾地看下来,可见该剧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很快,这部戏被拍成了评剧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我当时是在位于河北区小王庄的一条狭窄街道内的京津影院看的这部电影。不过,限于电影时长的限制,很多内容被删节了,大为损伤了这部戏所具有的悲喜交集,以喜衬悲的戏剧美学。

中国评剧院演出杨三姐告状剧照

音像市场上先后出版过几版该剧的音像资料,我买过的就有三种:

一种是中国唱片出版社出版的立体声《杨三姐告状》盒式录音带,算是剪辑版吧,只有一盒磁带。

一种是河北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全剧盒式录音带,共有三盒,但是其中更换了几位演员,依稀记得饰演大嫂裴氏的演员叫韩淑雯(存疑),所以只听了一次就送人了。

天津市白派艺术评剧院施丽红饰演杨三姐

天津评剧院刘灵芝饰演杨三姐

后来又买了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D光盘,共三张,是在上海演出的录像,阵容不同于当初首演版的阵容,其中费氏改由花砚茹饰演,大嫂裴氏的戏份删除了不少,虽然情节理顺了,但是前十五分的戏也缺少了喜剧效果。

我自己还曾从天津电视台中录制过该剧在天津演出的录像,是首演版的阵容,其中费氏的饰演者是筱丽珠,她把费氏这个人物真是演活了,神情、动作、念白处处有戏,至今无人能及。天津市白派艺术评剧团的郑红茹的费氏便是模仿筱丽珠的表演风格。

中国评剧院苏纯飞饰演大嫂裴氏

多年后,我将这盘录像带委托一位网友转制成光盘,谁想竟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再无音讯。

该剧近三个小时,唱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却绝没有当今新编现代戏那种“话剧加唱”的缺陷,这是为何?我以为原因之一就是该剧的剧本、唱腔及音乐结构,导演、表演处处体现出评剧艺术的特点和戏曲特有的程式化,既用得好又化得妙。而如今的新编剧目之所以被诟病“话剧加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创人员对戏曲程式化的认识过浅、过偏、过于狭隘、过于僵化,偏离甚至削弱戏曲程式化。

0 阅读:2

夏槐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