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家庭医生成时尚,小心别让李鬼成了李逵,实惠好事酿大祸,保健变送命。

现在都提倡医疗下沉,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成了热门话题,宣传口号响当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专家医疗”。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确实便利了老百姓看病,医疗服务送上门,在家门口甚至家里都能把病看了。
总体方向是好的,可有些不好的现象不得不说。就是有些签约医疗单位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也是为了创收,无限制的扩大签约范围,上报的签约人数年年创新高,可配套服务却没能跟上,有的人手不够就随便派个新手甚至进修实习生上门完成任务,让服务变了味,实惠为民的好事变成走过场,明明是一道有力保障变得不再那么靠谱。

一般签约家庭医生对象,定期都有安排一个医务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回访进行健康检测。我曾经遇到的有个医疗签约对象,本来安排的一个护理的小姑凉,有次那个小姑凉有事请假了,就临时安排我去上门回访。
测量血压时,我按常规正常操作量了二次,那个老爷子还以为我是个新手紧张血压都量不准,还安慰我别紧张,我就很奇怪哪里紧张了呀?我见过的病人多了去,和你这个老大爷相处有啥紧张的?

经他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小姑娘给他测血压都是测一次就结束了,他看我接连测了二次,就以为我是紧张一次没测好才测的第二次。我听了没解释,只笑了笑,回了句:“我这是规范正常的操作呀”。
按着医疗操作规范,血压是要间隔一定时间测二次以上的,要是二次差别不大,就随便一次测量值做记录都可以。要是二次相差5mmHg以上,就要取平均值,主要是还要警惕一些特别的疾病,这些疾病有时就会表现出血压忽高忽低极度不稳定,多次测量一方面是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准,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疾病做个初步筛查。

这一个小插曲让我很感慨,本来一直都是接受的不规范的操作,接受了正确的规范操作却当做错误的,这到哪里说理去呀!就像一直都是抽的假烟、喝的假酒,一天和喝真酒、抽了真烟,反而会怀疑这次遇到假货了,根本不会怀疑以前的才是假的。
签约家庭医生享受专人上门服务,听起来很美好,让有需求的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受益颇多。可有时候有些医疗机构都是应付,随便派一个不太专业(也许不太敬业才更恰当)的应付了事,有时候也正好锻炼培养新人。要是血压真的有啥问题,遇到不规范操作而没被及时发现,发生啥事都不知道。(这里面有些专业常识就不展开多说,杠精自行脑补,有些被忽视的医疗细节有时真的会要命的)。

写在最后的声明:我是心遇心语,感谢你阅读本文!文中提到的观点仅仅是个人所想所感,无意针对任何特定个人或者群体,拒绝站在道德制高点不切实际的“道德绑架”,“子非鱼焉知鱼所想”?拒绝空话、大话的“水军”阴阳怪气性的评论。望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