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毕节这碗面,已有百余年历史!

觅节节节 2024-12-21 01:45:12

本期书目| 《风物毕节》

毕节味道丨

康家脆哨面

“康家脆哨面”是毕节传统名小吃,面条与脆哨干拌,配合辣椒面、酱油等调料,以清汤佐食。康家脆哨面面条筋道弹牙,脆哨酥脆鲜香,配汤清香味美,深受毕节面食爱好者的青睐。2008年9月。康家脆哨面馆获毕节市“十佳特色小吃店”称号。2016年1月,康家脆哨面制作技艺入选毕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康家脆哨面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制作技艺主要在七星关区康学忠家族内部传承。早在清朝末年,七星关区的城中心繁华地段南关桥处就有一家招牌为“康家脆哨面”的面馆,是康学忠父亲所开。出生于1911年的康学忠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脆哨面的制作,20余岁时,他便能独立制作脆哨面,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康家脆哨面工艺独特,制作环节较多,在选料上很讲究,主打一个“土”字,面条和脆哨都是使用本地最常见的食材进行烹制,熬汤、煮面、配汤等环节都十分讲究火候。

在制作面条时,鸡蛋选用的是本地农户用粮食喂养的母鸡下的蛋,按一定的比例,将优质面粉倒入和面机,再加入土鸡蛋液和食用碱水,在搅拌器的迅速转动下,三者充分混合后形成细小的面团从和面机下方流出,再将面团倒进和面机,适时加入食用碱水或面粉,再反复揉和三道后,干湿相宜、有韧劲、圆润均匀的面团便和好了。将和好的面团倒入擀面机压面端的面斗里,面团经机器挤压后变成面皮,压出的面皮经折叠、反复多次挤压,直到面皮厚薄相宜、均匀,在面皮上均匀地撒上面粉,经圆面刀切割后形成粗细均匀的细面条,面条制作完成后,还要一小把一小把地挽成圈,每把大小刚好够煮一碗。

面条制作完毕,与其相配的脆哨制作环节也十分讲究。脆哨所用的猪肉选用本地养殖户以熟食喂养一年以上四五百斤重的猪的前胛肉、五花肉和背柳肉。将选好的猪肉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方丁,放置于火上有热猪油的大铁锅里,并加入家传秘制作料开始熬制。熬制过程中,需由两人站在锅边各持一把铁铲不停地翻铲锅中猪肉丁,待脆哨熬至不再出油时迅速滤干油,再次加入家传秘制作料微烹后即可出锅。色泽褐黄、酥脆、鲜香、回味长、不腻口的脆哨是康家脆哨面的灵魂,也是本地食客的最爱。

面条和脆哨都已备齐了,熬汤这一环节也不能马虎。将汤锅置于火上,放入猪筒子骨、背龙骨、杂骨,加入适量的水,待汤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慢慢地熬至汤清溢香时,再加入盐、生姜、黄豆芽等佐料即可。

诸事准备妥当后,煮面条也是一道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烧沸后放入面条,七八秒钟后即用滤网捞出,轻甩四五下,沥干水分后放入消好毒的大碗里,快速撒上鲜红辣椒面,并淋上两勺热猪油,“噬啦啦”的猪油带出食材本身的香味,此时依次快速加入适量胡椒粉、味精、酱油、醋配上葱花,最后放入一勺脆哨,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康家脆哨面即成。最后再用小碗盛上温热的熬制好的骨头汤,加入煮好的新鲜蔬菜及嫩嫩的豆腐脑,放入葱花、姜末等,一碗清香鲜美的汤便配制完成。面与汤分开食用,是康家脆哨面的独到之处。

20世纪初,上代传人康学忠在南关桥处“康家脆哨面”面馆跟随父亲学习康家脆哨面的制作技艺时,面条的整个制作过程全靠手工。制作过程中要用手反复揉面上百次才能和好面,再用擀面棒压制面皮,然后用菜刀切面,非常吃力。新中国成立后,康学忠买来擀面机,实现半机械化制作面条。

改革开放后,为增加家庭收入,也为了制作技艺后继有人,康学忠把康家脆哨面制作技艺传授给女儿康道友。康道友掌握这门技艺后,于1980年新买了一台擀面机,将父亲以前在南关桥处开的“康家脆哨面”面馆恢复经营,面馆刚刚恢复营业便迎来了不少食客。1997年,康道友将“康家脆哨面”搬迁至公园路。

康道友的三名子女从小帮厨学艺,在日常帮厨的耳濡目染中自然学会了康家脆哨面的制作技艺。1998年,康道友便将公园路“康家脆哨面”交由三名子女轮流经营。此后,根据食客提出希望吃点蔬菜的建议,对汤的制作进行了改良。由原来用煮面汤加放葱花、酱油的原汤,改为用猪骨头熬汤,再加入豆腐脑、新鲜蔬菜及葱花、姜末等佐料的“营养汤”,凸显了一碗汤的特色,让面和汤更加相得益彰。

作为毕节传统特色美食,毕节公园路“康家脆哨面”又香又酥的脆哨、爽脆弹牙的面条吸引着本地人的味蕾,也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到此尝鲜打卡,成为毕节一张颇具吸引力的美食名片。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风物毕节》

编辑:陈燕民 责 编:杨小旗

编审:史无双 总监制:施 毅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6
觅节节节

觅节节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