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960年前山东白马县军民戍边建起的老街没落了

黄北平 2024-12-24 10:19:34

白马圩,小时候经常去赶集的老圩非常的热闹,时过境迁,以往非常繁荣的老街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很多街圩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向前发展,白马圩却是倒退,而且退得非常的彻底,退到几乎就要消失,不知是时光的无情,还是时空的穿梭,让白马圩遭到无情的抛弃,白马圩的没落也许就是时代的悲哀。

白马圩得名跟马没有关系,而是北宋皇祐年间随狄青将军平乱侬智高后戍边的军民所建,戍边军民则是山东白马县人,所以起名白马圩。山东白马县,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地方,其实确确的地址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院,院跟县方言同音就误称白马县。山东白马籍的戍边军民大多都落业于左右江沿岸,白马圩则是众多山东白马县戍边点之一。

落业于白马圩的先民早期是黄姓人家,后来有苏姓、卢姓、马姓等落业形成街圩,近代由于街圩发展,又有许多姓氏落业于白马圩。白马圩是百家姓生活区,但仍旧是黄、卢、马、苏等姓氏为主,期间有杨、宋、方等姓氏,但在白马圩是稀有姓氏,说点大话就是为白马圩的点缀而来。

民国的白马圩属隆安县第四区,解放后属小林区,后归丁当区。民国起白马圩就是白马乡乡公所所在地,集体经济时期是白马公社,70年代白马公社并入丁当公社。民国至上世纪的80年代,白马圩还有赶集,而且非常的热闹,比不上周边那桐、丁当等大圩热闹,但绝对是方圆十里内集贸中心。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白马圩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便利,那时候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水路,靠近黄金水道右江的白马圩依靠交通便利而兴盛起来。来往的商船、客船络绎不绝,上至田州下至广州的商船路过白马码头不是卸货就是短暂逗留,使得白马圩的餐馆、客栈的生意异常的火爆。上世纪90年代,白马圩还有客船站点。上世纪90年代后,陆路交通网逐步完善,使得依靠水路兴盛起来的白马圩逐步没落。

分单干后白马圩仍旧是赶集,赶集时间是跟那桐和丁当错开,白马圩取消赶集的则是1988年,取消赶集的原因则是赶集的人越来越少。白马圩取消赶集是有预兆的,就是白马公社撤销并入丁当公社,职能部门搬迁到登昌街,没有职能部门的支撑,白马圩就开始冷清,加上白马矿设圩。白马矿都是商品粮户口,购买力比较强,商品比较丰富,人们都喜欢到白马矿去赶圩,白马圩就此没落了。

白马矿没设圩之前,白马矿的职工大部分都来白马圩赶集,这部分人是白马圩的商品交易的生力军,对白马圩的繁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白马圩赶集分有四部分,即禽畜区、服装区、蔬菜区和生肉区,白马全乡1万多人口,圩日可杀猪10头以上,冷街天都有两三头。禽畜区和蔬菜区,赶集的时候街头摆到街尾,而且几乎都是售鑫,赶集的村民则是人挤人。

上图就是白马圩的商贸中心,空旷地有30多服装摊位,购买衣服的则是人潮汹涌,当年只要在这片区域摆个服装摊位,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还能发大财。过去这片区域是商贸中心,现在仍旧是商贸中心,不过此时的商贸中心也就是仅有的一家商店,整个白马圩的商业都是围绕这家商店,其余的商业机构几乎都闭门。

上图则是禽畜区,村民饲养的鸡鸭鹅和猪仔都是沿着这条街摆卖,街头街尾、从早到晚都能听到鸡鸭鹅和猪仔的叫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亦让历史悠久的白马圩推向繁荣的高潮。白马圩的繁荣也就停止在1988年,之后村民就去丁当或者那桐赶集。

白马圩属丁当镇管辖,但当地村民对那桐更有归属感,村民都喜欢去那桐赶集,极少到丁当赶集,问起原因,村民们说去那桐跟去丁当路程都一样,但那桐赶集更热闹,若不是办事,想来白马圩的村民几乎都不走丁当这边。白马圩撤销赶集后变得冷清,加上城镇化加快,当地村民不断往外搬迁,常住白马圩的人口越来越少,想来白马圩的消失速度会更加快。白马圩,连学校都停办,所剩的原住民也就是上百白发苍苍的老人支撑人气,不久的将来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也有可能,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没落不能不说遗憾。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
黄北平

黄北平

吃货,摄像,文学,创作,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