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乡村,找到了传统手艺重新崛起的秘密

WIFI新连接 2022-12-10 13:15:44

玩了大半辈子泥巴的范君浩,今天,依然在玩泥巴。

他把炼制好的紫砂泥,用“木搭子”耐心地打成泥片和泥条。

这一小块一小块紫砂泥,又分别被打成厚薄均匀的壶身泥片、口片、底片、盖片、围片……

木转轮在他手里忽快忽慢地转动着。在薄木拍子的拍拍打打、旋压旋搓之下,那一片片貌不惊人的泥巴,渐渐有了轮廓曲线。

把一块泥巴,“玩”成一把紫砂壶,这件事范君浩已经做了34年。

只不过,现在,他玩泥巴的地方,从小时候的家门口、田间地头,变成了与时俱进的直播间。

一个人“玩”,千万人“看”,这是紫砂匠人范君浩的第二个身份——主播。

原本不过是个“手艺人”,因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范君浩的玩泥巴之旅也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曾经在拼多多的直播间里,卖出过一把8万元的佛手壶。这把承载着范君浩家传手艺的壶,就这样,将相隔千里的匠人和粉丝链接在了一起。而这种链接,和买家交流创作理念以及紫砂壶相关知识的新方式,是之前只知道埋头做壶的范君浩从来没有想过的。

这里是“紫砂之都”江苏宜兴。一场因为新电商带来的新变革,正悄然影响着无数像范君浩这样的传统手艺人。

与此同时,更多的乡镇也在经历着同样的变革。

1

一盏灯一把梳一口锅

传统手艺人脚下蹚出新路子

和宜兴一样,作为藁城宫灯的起源地,河北省藁城梅花镇屯头村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早在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姓人家打造的红纱灯,因为制作精良、美观明亮、耐风耐用而闻名遐迩。到了清雍正年间,藁城纱灯一跃成为了皇家用灯,“藁城宫灯”就此得名。

藁城宫灯传承人、藁城宫灯协会会长白会平

55岁的白会平,做了40年的灯,“白家三代制作宫灯,我打16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着做灯了,每天就是选材、雕刻、打磨、画图……挖竹篾、洗竹竿、钻座眼儿。”

1997年香港回归时,白会平亲手制作的大红灯笼在挂上了天安门、国家博物馆。

但这样好的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好卖。“八十年代初那会儿,我都是骑着自行车拿到临县去卖的。”白会平回忆道。

幸好,年轻一辈跟了上来。

“2016年,拼多多发展势头很猛,我就去开了店。””从小就在灯厂里长大的90后谷聪,带着藁城宫灯,赶了一把新电商的浪潮。现在,在谷聪的店里,最好的时候已经能一天卖出5000多对宫灯。除了卖货,她还将藁城宫灯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以及相关的制作工艺等知识,利用直播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藁城宫灯就这样出圈了!

有着和藁城宫灯相似的发展轨迹的,还有榔桥木梳。

安徽省泾县榔桥镇被称为“中国木梳之乡”,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明清的时候,这里的黄杨木梳和枣木梳,曾被皇宫大内采办为御用梳妆用具,廊桥木梳也就被称之为“宫梳”了。

一把“宫梳”需要经过28道工序,而它的制作技艺也已经入选了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但因为经久耐用、复购率低,所以,哪怕是“宫梳”也并不是那么好卖。

徐展鹏是榔桥木梳的第三代传承人,留学回国后,负责家族企业润发梳业的电商销售。

2017年,徐展鹏把“缘木轩”品牌带进了拼多多。截至目前,在该平台,润发梳业年销售额达一千多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近一半。

而今年年初才试水新电商的溪头村查成林,半年不到,在拼多多的销售量就接近10万单,最多一天销售了1500单。

同样抓住了机会的,还有章丘铁锅。

济南章丘,自古以来就因冶铁铸锻闻名。

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使得章丘铁锅一夜爆火。

但是爆火之后,各种例如机器制品的以次充好等问题开始显现,反而对品牌和传承造成了冲击。

幸好,章丘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会长刘紫木,及时推动当地匠人们试水新电商,还在拼多多上申请了“章丘铁锅旗舰店”。

两百余位师傅一年打出来的10万口锅,拼多多上的销售份额在新增订单中占比超过了60%。五十多岁的打锅师傅冯长全,受到了线上年轻消费族群的启发,锻造出了明火和电磁炉都可以使用的平弧底铁锅。

一种声音是,新电商的好处,不仅是保护了品牌,让消费者们能买到真正的匠心好物,还在匠人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互相交流的桥梁。

2

宜家盘子星巴克猫爪杯

墙外开花的好手艺墙内更香

陈佳烁,是个土生土长的95后潮汕后生仔,也是个潮州瓷二代。

陈爸爸从一个作坊开始起步,经过30年的摸爬滚打,成为了当地最大的陶瓷厂家之一。

久经沙场的他,对于当年从刚刚毕业的儿子嘴里说起的电商,并不怎么在意。不出所料,经验不足的陈佳烁瞒着老爸搞电商创业,就栽了个跟头,积压了价值百万的货物。

当时的陈爸爸也许想不到,几年之后,他会站在儿子身后,看他如何初涉拼多多平台,从三四个人的团队、几十单生意,达到了如今几千万的营业额。

潮州,中国瓷都。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

潮州瓷一直有着外销的传统,最新的考古发现中,潮州窑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基地。90年代,这里就已经成为了中国陶瓷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如今,仅2022年8月,潮州市出口陶瓷就达到了8.7亿元。

当年,第一个远航,将潮州瓷带出国门的,也许,正是一个像陈佳烁这样敢想敢干的潮汕后生仔。而如今的潮汕后生仔,在带着潮州瓷逐浪新电商这件事上,并没有逊色于曾经的前辈们。

在新电商推动下,潮州陶瓷工厂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

和潮州瓷一样,在山西祁县的玻璃制品,也是我国出口的招牌之一。

也许你没听过祁县这个地名,但当年一杯难求的星巴克猫爪杯你一定还有印象。而这里,正是这只杯子的诞生地。

早在90年代,祁县玻璃出口数量已经达到全国玻璃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尤其在欧洲、中亚等国家,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酒具,在当地市场上的占比,一度高达80%。

2020年,祁县玻璃总产值超过37亿,产品销往全球88个国家。

同年,一场疫情的袭来,使得祁县玻璃这个以出口为主的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国外订单的断崖式下跌,使得不少企业不得不停炉停工。但炉子能停,厂房租金、工人工资、设备维修等固定开支可停不下来。

和很多陷入困境的祁县玻璃从业者一样,颉育麟也在想办法自救。

这个土生土长的祁县小伙子,2015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老家,找到了一份玻璃销售的工作。累积了行业经验之后,他就和朋友一起承包了一家工厂,自己打炉子为自己打工。

谁知,生意还没上轨道,就迎面撞上了疫情。

“一个炉子投入的成本就接近60万,再加上火窑,仅设备投资就超过200万。” 颉育麟说,为了筹备工厂,自己和朋友几乎投入全部积蓄,有的甚至借了外债,大家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走投无路之下,颉育麟想到了上网开店。

而这家他摸石头过河在拼多多上开出的新店,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店铺在没做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每天的自然流量就能带来3000多单的转化。

之后,店开得越来越顺、订单也越来越多。靠着这家店,他不但盘活了自己的厂子,还帮其它厂子做起了代运营。

过去一年,颉育麟的店铺累计销售当地玻璃制品接近千万元。而他打造出的爆款沙拉碗,就售出100多万单。同时,他还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承租了2000多平的电商仓库,带动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这次的经历,也让很多像颉育麟这样的祁县玻璃人开始意识到了,太过依赖外贸出口这样的单一产业模式,存在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严重问题。虽然,外贸是祁县玻璃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是仅有的终点。他们思考着,如何才能切入内销市场,让祁县玻璃站稳脚跟。

新电商的尝试,让他们意识到了,那些热爱网购的年轻消费族群中到底潜藏着多大的消费潜力。无法自主的被动接单,和主动迎合消费者们的消费需求,从而完成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掌握主动,这二者该如何选择?

颉育麟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潮州瓷和祁县玻璃,它们所经历的,不过是原本依赖代工、出口的那许许多多的乡镇产业的一个缩影。

走出国门不容易,再走进国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但只要找到了方向、抓住了机会,那么,再创辉煌也将不再是个梦想。

湖南凤凰、安徽宣城、山西祁县、江苏宜兴、广西东兴、山东章丘、浙江义乌、江西景德镇……这些乡镇产业带,星罗棋布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

无论是传统手工产业、非遗产业,还是这些乡镇赖以发展的第二产业,那些曾经隐匿其中的乡村好物们,迎来了新电商激发的数字化改革的新机遇。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正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诸在了这些小小的乡镇上。

“在广阔的乡村地区,传统手工业一直都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地区的手工产业常常因打不响品牌,拓不开销路而导致产业式微,甚至是手艺失传。”“多多新匠造”项目负责人介透露。据介绍,该项目旨在通过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重新激活并传承乡村的手工产业,带动村民创富增收。

蒲编、藤编、陶瓷、刺绣、玻璃、木雕、厨具、银饰、摆件以及传统手工农副产品等,经过平台甄选,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来到了消费者们的面前。

只要它是金子,只要给它一个新契机,总会发光。

本文作者:董董

版式设计:而漪

0 阅读:11

WIFI新连接

简介:最脑洞大开的科技自媒体,专注趣味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