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本质是一场“新冷战”式的经济霸凌。他试图用加征关税的手段,逼迫中国签署一份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的不平等条约,重演“日本式屈服”。但他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因为北京不是东京,中国也不是30年前的日本。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越狠,中国的反制就越精准。从对美加税到“拉黑”部分美国企业,中方的反制措施层层递进,直指共和党的“票仓”,让“红脖子们”很难受。更致命的是稀土牌,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咽喉。中方这种“打蛇打七寸”的策略,让特朗普的关税战变成了“自残游戏”。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内部出现严重分歧,白宫对华鹰派官员正在失势。科技总监大卫·费斯被解雇,亚洲事务主管伊凡·卡纳帕蒂的权力被架空……这些鹰派人物突然成了美国乱局的“背锅侠”。与此同时,“克制主义”派系逐渐占据上风,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台湾问题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小特朗普则直言“美国需要与中国建立实力平衡”。

不难看出,白宫内部这种转变背后是基于现实压力。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导致美国企业失去大量订单、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增加、股市崩盘、经济萎靡。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民主党看到了“翻盘”机会。奥巴马、拜登、克林顿三位前总统在中期选举前发起舆论攻势,强烈批评特朗普。如果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后得势,那么特朗普今后在国会将受到掣肘。
说回中美关税战。中方的反击令特朗普始料未及,陷入被动。有意思的是,被称为“美国太子”的小特朗普,最近频繁释放和谈信号。他一边批评白宫鹰派官员的对华政策,一边表示想与中国和谈。

右三 特朗普长子
其实,他这种姿态背后有多重考量:一方面,他需要为特朗普家族的政治遗产止损。因为如果关税战持续下去,下次大选时共和党可能失去关键摇摆州;另一方面,他试图通过“温和形象”争取中间选民,为自己未来的政治野心铺路。
但小特朗普的和谈提议面临重重障碍。首先是中国明确表示“取消所有单边制裁是谈判前提”,需要美方拿出和谈的诚意,其次是特朗普政府并没有知错就改,仍在加码对华施压。更尴尬的是,小特朗普的“务实”路线遭到共和党极右翼的攻击,被斥为“向中国投降”。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内部分歧,让中美谈判陷入“说易行难”的僵局。
不得不说,现在特朗普正在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在国内,民主党发起“关税违宪”诉讼,加州州长纽森起诉联邦政府;在国际上,欧盟对等反击,对美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加拿大、墨西哥启动报复性措施。更致命的是,苹果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中国市场无法替代”,这是特朗普不愿看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开始松动。近日他罕见松口“可能降低对华关税”,并暗示将致力于同中方达成协议。但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仍在玩“面子游戏”:一边要求中国“展现诚意”,一边威胁对盟友加征“二级关税”,逼迫他们配合对华遏制。这种“软硬兼施”的做法,反而暴露了他的虚弱。因为当关税税率超过100%时,贸易本身已无意义,剩下的只是政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