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欣喜荷花盛开,吟诵了一首七律,饶有情趣,更显旷达襟怀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6-02 11:16:38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登基那年,当时唐玄宗在姚崇和张九龄等人的辅助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并进行了很多兴利除弊的革新,终于开创了辉煌的盛世。杜甫有幸生长在这样一个开明的环境中,不仅有条件读书、漫游,而且也希望进入仕途、建功立业。

可是梦想虽然美好,现实却极其残酷,经过几番努力,杜甫终究未能如愿成为朝廷的栋梁,反而在战乱中不断地四处漂泊,直到他来到巴蜀、遇到恩公,他与一家人的生活才逐渐安稳。下面分享杜甫欣喜荷花盛开,吟诵了一首七律,饶有情趣,更显旷达襟怀。

狂夫

唐 ·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安史之乱中,杜甫亲身体验了百姓们在战乱中遭受的饥寒交迫,也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使得先生在思想情感上逐步靠近底层百姓,并写了诸如“三吏”和“三别”之类的纪行诗,也让诗圣走上了诗史的通天大道。

杜甫初到成都时,寄居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寺,当时担任彭州刺史的高适以为他皈依佛门,还调侃地说“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杜甫在回复高适的信中,介绍了自己依靠亲友、借住僧房的窘境,同时也想尽快修建一处可以安居的茅屋。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暂居于成都草堂时,有一次他看见荷塘里绽放的美丽荷花,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便写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极其矛盾的心情。

开篇介绍草堂的位置,“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万里桥相传是蜀国丞相诸葛亮送别费祎出使吴国的地方,百花潭即指浣花溪,杜甫将草堂修建在桥西、水畔,那里交通便捷,同时又远离喧嚣,让诗人暂时忘记了尘世中的烦忧。

沧浪,典出先秦的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此处暗指杜甫早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汲汲于名利,五十知天命之年,诗人逐渐看淡功名富贵,更不愿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为伍。

颔联采用互文写法,“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草堂前的万竿翠竹婆娑起舞,池塘里的千亩红莲清香四溢。诗人分咏风雨,其实风中有雨、雨挟微风,无论是翠筱、还是红蕖,都在风雨中显得清新和迷人。

“含、裛”二字,分别表示吹拂、沾湿的意思,同时又带有一丝怜爱之意。作者又采用了“娟娟、冉冉”两个叠音词,显出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与杜甫名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中的叠音词具有相同的效果。

颈联描绘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一家人忍饥挨饿,面带饥色,生活即将难以为继。而厚禄故人接济中断,更不知身在何方。

杜甫提到的“故人”即严武,他不仅帮助杜甫修建草堂,而且还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很多资助。厚禄失去,从而导致一家人一直饥饿,终于让稚子面色苍白、神情憔悴,如此困境,诗人似乎轻描淡写,可见杜甫一家人挨饿应该是一种常态。

结尾彰显旷达襟怀,“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因为快要饿晕了,甚至无法存活,就可能倒毙路旁、无人收葬。这样的惨境简直让人不敢去想,可是诗人却显得洒脱、豪放,好像事不关己。其实他不过是自嘲狂放,心中则满溢悲情,暗自流泪。

起首四句美好的自然画卷,与后面四句凄苦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故作旷达,假装坚强,还自称“狂夫”,可是读者却一定已经感受到一种极其悲凉的气氛,更能体会动乱局面给无数百姓带来的伤痛。

1 阅读:35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