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曼人的故事,要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
那时,尼泊尔境内的廓尔喀部落,民风彪悍,兵强马壮,时常侵扰中尼边境。
在一次次烧杀劫掠中,他们甚至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藏南地区。而一场因银两争端引发的西藏内部纷争,更是为廓尔喀人提供了入侵的借口。1791年,廓尔喀部落大举入侵西藏,清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实力悬殊,一度败退。然而,乾隆皇帝岂容外敌嚣张,他迅速调集重兵,由福康安统帅,誓要将廓尔喀人打回原形。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清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廓尔喀部落俯首称臣。但在这场战争中,一小部分廓尔喀人被清军冲散,迷失在藏南的复杂地形中。他们回不去已被清军占领的尼泊尔,也不敢贸然加入清朝,只能在山区密林中流浪,靠山间野果、鸟兽为生。一年后,走投无路的他们决定向清朝投诚,希望加入这个强大的国家。然而,因民风彪悍,清朝政府对他们能否安分守己心存疑虑,迟迟未予接纳。就这样,这些廓尔喀人在中尼边境的中国一侧——吉隆镇安顿了下来。他们与当地藏族人民通婚、生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达曼人。尽管岁月流转,六七代人的繁衍,但他们始终未能加入中国国籍,一直生活在吉隆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没有国籍,就意味着没有土地、没有房子、没有教育。达曼人只能搭建简易的棚子遮风挡雨,依靠体力劳动谋生。
男性多从事木匠、铁匠等职业,女性则负责织布、整理家务。他们虽然拥有蓝色的眼睛、深凹的眼窝,但在长期与藏族的生活交融中,文化、服饰、饮食等方面都已被同化。然而,在日常社交活动中,他们与藏族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达曼人渴望加入中国国籍,多次请求却屡遭驳回。这背后,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也有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性。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融合事件屡见不鲜,但每一次融合都伴随着痛苦与挣扎。达曼人的归顺之路,同样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政府对民族共同繁荣问题高度重视,实行各民族平等相待的政策。对于像达曼人这样愿意参加中国建设、拥护共产党执政的未定民族,政府持欢迎态度。经过50多年的漫长等待,200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并将其划为藏族的一部分。这一天,对于达曼人来说,是梦想成真的日子。他们终于结束了200多年的漂泊生涯,成为了真正的中国人。为了安置这些“中国籍新人”,中央政府指示当地政府为他们专门建立新农村——达曼村。政府投入巨资,为达曼村民修建了二层新楼、分配了土地、牲畜、农具等生活设施,还修建了饮水基础设施和公路,方便他们出行。在教育方面,当地也修建了专门的学校,保障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如今,达曼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边保持传统手艺不失传,一边参加农业生产;他们的手工艺品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汉字和藏文,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他们的每家每户都立着一根旗杆,上边挂着五星红旗,表达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达曼人的故事,是中国民族融合历程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民族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和无数的考验。但只要我们坚持各民族平等相待、共同繁荣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民族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如今,达曼人已经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每当有人惊讶于他们的蓝眼睛、高鼻梁时,他们都会自豪地说一句:“瞧,我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宣示,更是对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