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英国竟还有一块“飞地”?距今已有140多年!

蔡京新参 2025-02-13 09:32:41

今儿咱们得聊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或许没几个人知道,在英国,中国竟然还有一块“海外领地”,虽然小得跟张双人床差不多大,也就16.7平方米,但这块地儿的历史,那可是足足有140多年了!

别急,咱们这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事儿得从晚清那会儿说起,那时候的大清帝国,就像个沉迷于自己世界里的老大爷,对外面的风起云涌那是一点都不感冒。英国呢,刚完成工业革命,满手的商品急着往外推销,一看大清这态度,急眼了,心想:“你这门不开,我咋卖东西啊?”于是,他们想了个损招——贩卖鸦片,赚黑心钱。结果,咱们林则徐大人虎门销烟,一把火烧得英国人直跳脚,鸦片战争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最后,大清战败,签了个《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那叫一个憋屈。这之后,大清成了列强眼中的香饽饽,谁都想咬一口。好在,咱们中国人里头也不乏明白人,开始搞起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有著名的“洋务运动”,其中之一就是买军舰,建海军,打算跟列强们比比腕力。1881年,清政府派了丁汝昌等一干人等,浩浩荡荡两百多号人,漂洋过海去英国接新买的“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巡洋舰。那时候坐船,跟坐摇摇车似的,一路颠簸,吃不好喝不好,很多人还没到英国就先倒下了。这不,袁培福、顾世忠两位兄弟,在英国纽卡斯尔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别说遗体保存技术了,连回国的路都显得那么遥远。清政府一合计,得嘞,就在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买块地儿,让两位兄弟安息吧。

六年之后,北洋水师又派了四百多人去德国和英国接新军舰,结果在英国那边,又有连金源、陈受富、陈成魁三位壮士不幸病逝。他们也被安葬在了同一块墓园,和之前的两位兄弟作伴。时间一晃,到了1911年,清政府的“海圻”号巡洋舰去英国参加国王加冕典礼,水师官兵们没忘了那些异国他乡长眠的兄弟,特意派人去墓园翻新了墓碑。可惜,从那以后,这块墓地就渐渐被人遗忘了。直到21世纪,这事儿才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晓。原来,这块墓地是清政府通过驻英使馆买的,也就180平方英尺,花了15英镑,算算日子,到现在都142年了,产权还是中国的呢!这事儿听起来,既让人感慨又让人唏嘘,咱中国人,走到哪儿都不忘根啊!得知这事儿后,海外华人、留学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这些热心肠的人们坐不住了,纷纷发起众筹,要给这五位北洋水师的壮士修修墓,祭奠祭奠。

这事儿相当的暖人心,历经岁月更迭,但中国人始终是团结的。咱们不仅缅怀先烈,更是在向世界宣告:无论身在何方,中国人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想想这五位壮士,为了国家的富强,漂洋过海,最后却客死他乡,这份牺牲,这份忠诚,咱们怎能不铭记?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不易,也照出了咱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啊,咱们不仅要记住这块小小的“海外领地”,更要记住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先辈们。是他们的牺牲和坚持,才有了咱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0 阅读:2
蔡京新参

蔡京新参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