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北京城中一片祥和。然而,在这安宁的表面下,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悄然逼近。
早在五月初的时候,就有市民在夜色中看到前门角楼上闪烁着不明火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祥之兆。天空中,灾变前几天,出现了奇异的景象:青色萤火漫天飞舞,大如车轮;东北方的天空被一片红赤的云气笼罩,而灾变前两天,黑色云气又在空中凝聚不散。
尽管这些异象令人不安,但京城的居民们并未意识到,这些正是更大灾难的预兆。
终于,在五月初六日的巳时,灾难降临了。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瞬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席卷了整个北京城。
据史料记载,这次爆炸的威力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爆炸半径达到了惊人的850米,受灾面积高达2.23平方公里。在爆炸中心,房屋、树木、人畜被瞬间摧毁,化为齑粉。而在爆炸影响的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如同雨点般从天而降,景象惨不忍睹。
据说,在爆炸发生后,瓦砾和碎片腾空而起,死者的衣物被冲击波吹飞,最远的衣物竟然飞到了昌平地区。在中心灾区,被炸成粉碎的人数以万计,仅有姓名可查的死者就有数千人之多。
这场灾难给北京城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人们惊恐不已,对于爆炸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是火药库管理不善导致的爆炸,有人认为是天降灾异,甚至有人传言是鬼神作祟。然而,直到今天,这场天启大爆炸的真正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这场灾难不仅仅是对北京城的一次巨大破坏,更是对人们心灵的一次深重打击。它提醒我们,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在自然和未知的力量面前仍然显得如此渺小。天启大爆炸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也让后人不断探寻其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