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F4】踏春好去处,隐藏在乡野的内江七座字库塔

海纳百航 2025-02-20 12:13:29

前几天收集整理了川南地区的白塔,发现,除了白塔以外,内江还有多个保存较好的字库塔,在这里整理在一起,分享给大家。

-------------------------------------------------------------------------------------------------------

字库塔,在四川被称作“字库”或“惜字宫”,其他地区也叫作“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文笔塔”“圣迹亭”等,是过去人们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

敬惜字纸的信仰,是伴随着文字出现而产生的。古人用“先贤创造,不可亵慢”来形容文字,可见古人对文字的尊重已经升华到了很高的尺度。

因此,写有文字的纸张,当然不应随意丢弃,更不能有秽用的举动。民间甚至认为,糟蹋字纸会受到惩罚并祸及子孙等。因此,所有用过的字纸或废书,都要统一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

经历各代发展,到清代,敬惜字纸的信仰发展到巅峰,字库塔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少数民族地区亦是屡见不鲜。

--------------------------------------------------------------------------

内江的遗存的字库塔不多,比较有特色的有七座,其中内江市区3座,威远3座,隆昌一座。

可能和上个世纪的各种运动有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保存完好的字库塔。

1.内江史家镇方田字库塔--钢架固定的字库塔

史家镇方田字库塔在距离市镇约3里的路边的小土坡上。

方田字库塔建造于清代,平面呈六边形,塔身风化严重且不完整,现存五层,砖石混构,五层塔身层层内收,无塔基,塔身第一层直接放在水泥台上。朝沱江的一面第一层开方孔(估计是焚字孔),孔内侧雕刻石帷帘;第二和第三层各开一拱形龛门,其中第三层龛内有一破损的石刻造像;第四层六面都开拱条门。第五层没有开龛门;塔刹已遗失。部分塔身残留有塔铭和捐资人名单,但未看见刻有建塔年代的文字。塔上各层的蜀柱两侧还应该配有楹联,但现已字迹漫漶,很难识别。第三层塔檐还有部分较完整,从残留部分来看,塔檐为两层菱角牙子和刻有瓦滴的石质塔檐组合而成。

结合方田字库塔的现状和老照片来看,此塔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搬迁到现址。而且搬迁时根本就没有修路,是直接从公路上把古塔吊装上去的,拼装完后再用方刚搭架子固定。

2,内江五星字库塔--隐身公园的字库塔

在内江市的五星湿地公园里,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塔——五星字库塔。这座塔位于五星水库旁的小土坡上,旁边有一棵绿意盎然的大树,仿佛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五星字库塔始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平面呈六边形,共有五层,座东向西,全石结构,层层收分。塔基大部分埋在土里,塔身的风化和破损十分严重。

第一层西南侧的石板破损严重,已经露出一个大洞;第二层西侧开有一个方形焚字孔,孔外嵌有已风化的浮雕,疑似“二龙戏珠”图,孔上方有匾额,但字迹已不可见;第三、四、五层的正面各开一拱券门,门的上方各有一块匾额,分别用“文昌”(篆)、“仓颉”(隶)、“奎星”(真)三种字体书写,估计是对应塔序里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

塔身各层龛门两侧是否都有对联?由于石材风化和条件所限,现在已经无法确认。唯一能看清的是第三层左侧的半幅用篆字所刻对联:“广人间继嗣,秉天上文衡”。

塔身第三层刻有塔序和捐资人信息,第四、五两层则多出留存戏剧故事浮雕和花草、法器等图案。除了刻有塔序前半部分的一块石板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幸运的是,在残留的部分里还能读出此石塔是由“新桥首事戴长兴”主理的建塔事宜。

3,四川内江高粱寺藏身食堂的字库塔

内江高粱寺字库塔,一座放在食堂的字库塔。

粗看看到高粱寺字库塔的第一眼时会觉得怎么这么小巧?走近一看,原来此塔另有玄机,刚刚看到的只是塔的最上面一层,其余部分都在“地下”。

通向地下室的楼梯下去,外间是一个堆满木材的房间,里间是一个更小的房间,但同样也是堆满了木材,塔被挤在木材中间,第一层几乎完全被木材遮盖。

从照片上看,塔为平面四方形,塔身共四层,全石建造,每层收分很大。第一层和第二层风化、破损的非常严重,第二层正面开有拱形焚字孔,转角石柱上刻有对联,但现只能看见一个“藏”字;第三层塔身中心嵌一扇形匾,阴刻“大而化”,两侧对联为“文章归化境,载籍付余煨”;第四层正面用水泥补过,不清楚原为何物?两侧的对联刻的是:“字焰腾霄汉,文光射斗牛”,背面有一个镂空铜钱纹的排气孔。

高粱寺字库塔的塔檐非常厚重、宽大,上面所刻的瓦件非常细致、逼真,塔顶部的塔檐四角飞翘做鸟兽状,檐脊两侧刻有羽状花纹,非常有趣。塔顶正中置一带有莲瓣的宝葫芦刹珠,不过此刹珠疑为新配。

4,桃李村字库塔--樱桃林里的字库塔

桃李村字库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庆卫镇桃李村,属文风塔。

坐落在一块土里,现已被樱桃树环绕。据《威远县志》记载,此字库塔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塔高约6米,底层棱边长1.1米,往上逐级收小,造型别致。每一层分别刻有“字库”“文昌”“惜字敬纸”等,书法考究,字体精美。

5,威远临江寺字库塔-五层的字库塔

威远县镇西镇临江寺村四组的临江寺字库塔。塔位于距临江寺院不远的山沟里,构造、形状与桃李村这座大体相似,只是所题刻的字、词、联等要简洁一些。

这座字库塔的塔基高约1米,六面六棱,雕刻有六兽足,塔基上沿似乎有兽纹,但已风化。兽足和兽纹组成了一个六足桌面,字库塔就立于其上,造型极为独特。塔身一层高约1米,正面设有焚字孔,对侧设金钱孔,左右楹联为“虎卧龙跳”、“鸾翔凤舞”,上方匾额写着“字库”二字。二层为文昌宫,上方匾额为“文昌”,左右楹联为“堂嗣禄权衡”、“司文人主宰”。三层为仓颉宫,上方匾额为“仓圣”,左右楹联为“千秋字汉宗”、“百伐文章祖”。四层为魁星阁,上方匾额书有“魁星”二字,左右楹联为“文光射斗牛”、“剑气(疑)冲云霄”。楹联对仗工整,均为楷书,字迹厚重。

6,威远黄泥村字库塔--和农家院混为一体的字库塔

黄泥村字库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黄泥村的石中路边,以前这里曾地处山沟里面,因修石中路而有幸呈现在世人面前。该字库塔 为四层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时字库塔旁边类似房屋的封闭式小建筑

7,隆昌龙市镇福庆寨字库塔--石头材料的字库塔

福庆寨,这座昔日四川隆昌的古寨,曾是隆昌境内的重要堡垒,仅次于云顶寨。福庆寨公交站附近大约50米后,一块巨大的石头映入眼帘,上面矗立着福庆寨字库塔。

福庆寨寨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村民们为了抵御匪寇而集资建造。寨子高三丈,长十里,共有七座寨门。如今,字库塔所在的北侧,昔日的寨墙依然可见。

字库塔的建造材料原本是青石,但经过百余年的风雨,青石已被村民们取走他用,只剩下塔下的小部分,使得字库塔显得格外独特。

福庆寨字库塔呈六边形,残存四层(原为五层),座北朝南,塔径层层内收,但层高保持不变。塔基与青石合为一体,原本就是直接在青石上开槽为基。

塔身第一层北面设有进气孔,第二层南面设有焚字孔。从焚字孔观察塔内部,焚烧字纸所需的石梁已不见,塔壁上仅留有几个石槽。孔上方嵌有扇形匾,匾上字迹已模糊不清,但从残留的笔画来看,应为“惜字库”三字。第二层其余面则保留有捐资人名单。

第三层的每一面都刻有一个字,分别是“开”、“禄”、“文”、“运”、“福”、“天”。最有趣的是“开”字,虽为异体字,但却用了简体字的“门”,并且还将“门”字的“丶”刻作蝙蝠状,显得非常别致。

第四层只有两面还基本保留,都是图案精美的浅浮雕花草。

字库塔虽然建立的时间不算久远,但是也算是当年历史的一段记忆,特别是尊重文化,鼓励学习,这个传统依旧是应该有的。

内江这七座字库塔,虽然散落在乡村,在现在春暖花开的适合,如果去郊游,除了赏桃花,挖野菜,也可以顺路去看看。

============================

根据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分享。

0 阅读:0
海纳百航

海纳百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