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白,除了他的诗作,人们还会想起他的豪饮,还会想起他对权贵的蔑视,比如让高力士给他脱靴。
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李白在戏耍高力士的同时,对杨贵妃态度谦卑,并且曾经写下一首很肉麻的情诗。
那么,这是哪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的诗人豪放,飘逸洒脱,不食人间烟火。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包括大诗人李白也抗拒不了当官的诱惑。
更何况,李白是官二代,有着当官的基因,有从政的理想。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的话,他跟李唐诸王是同宗。
严格说来,他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而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白的父亲李客曾经担任过任城尉。
因此,李白有着远大的理想,他在写诗和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控制不了内心对官场的向往。
坐在衙门里,带着乌纱帽,看着随从被呼来喝去,那是何等的威风?
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坐着八抬大轿,跟自己同事,花着公款去赴宴,找歌伎作陪,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当然,当官的好处不仅仅是这样,有远大理想的李白当官之后,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君王治理某地,干出一番成就来,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李白毫不掩饰自己的当官理想,曾对别人说,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李白想当官,还有一个隐情,那就是他的妻子是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他等于是入赘。
如果不弄个一官半职,肯定会受岳父家人白眼。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白一生中曾先后两次来到大唐首都长安。
开元十八年(730年),到了而立之年的李白潇洒够了,心也收了,他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开始了自己的求取功名之路。
唐朝已经开始实行科考制度,李白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功名,然后实现当官梦。
可是科考靠的是死记硬背,李白思想开放,性格不羁,不喜欢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科考对李白来说基本没戏。
李白也很清楚这一点,根本就没有参加。
既然不打算参加科考,那就只能走后门,通过“干谒”来谋取官职。
“干谒”就是通过熟人介绍,以不正当手段进入衙门,这是唐朝的潜规则,很多文人不屑于此的。
比如李白的好朋友,唐朝另一个大诗人杜甫,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干谒这事最不体面,我不愿意干。(“独耻事干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正因为如此,杜甫一生凄惨,小儿子也被饿死。
李白可不想学杜甫,他要出人头地,而且他很有野心,不当芝麻官,那样升迁太慢。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李白没有那个耐心,要当就当大官,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唐朝的权力中心。
因此,李白来到长安后,直接去了光禄卿许辅乾的府上,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通过许的介绍,李白来到了右丞相张说的家里。
张说虽然是丞相,但也是一名诗人,欣赏李白的才华,惺惺相惜,很愿意帮助小李。
对此,李白充满期待,乐见其成,认为这次肯定不虚此行。
然而事不凑巧,这时张说身体不舒服,卧床不起,正在休病假,已经好久没有上朝了。
张说便对二儿子说,你去接待李白吧。
然而,这位二公子和自己的父亲不一样,他是小肚鸡肠,平日就妒忌李白的才华,对他不理不睬。
结果在长安待了很久,礼没有少送,也没有少请人喝酒,盘缠也花个差不多了,李白也没有等到好消息。
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李白的梦想,他只好收拾行囊,结算了住宿费,黯然离开了长安。
那组著名的《行路难》,就是在这时候写下的。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跑了一趟,时间也消磨了,钱也花了,冷脸也看了,李白茶饭无味,脸上布满阴云,无比惆怅。
尽管如此,李白还没有死心,依旧期待着有合适机会,再为走向官场而努力。
因此,这首诗的结尾出现了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白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让天下道门的杰出人士汇集京师,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荐下,已经四十出头的李白,终于拿到了朝廷召他入京的诏书。
拿着决定自己命运的诏书,李白双手微微颤抖,继而手舞足蹈,大声呼唤。
此刻的李白,就像蒲松龄笔下中举的范进那样欣喜若狂。
关于这一点,李白在诗中也有描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留别儿童》
李白的心早就飞到了长安,他收拾行李,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京城。
李白来到长安之后,特地住在上次那家旅馆,他想让旅馆老板知道,我李太白又回来了,这次今非昔比。
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后,亲自到旅馆拜访他,对他的新作《蜀道难》赞不绝口,说他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李白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李白更关心的,还是他能不能步入官场。
贺知章安慰他说,李老弟,我正在努力,不会让贤弟失望的。
果然,不久之后,在贺知章和道士吴筠的引荐下,李白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唐玄宗李隆基要接见自己。
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任命个官员属于小菜一碟,李隆基是文艺皇帝,对李白的才华也很欣赏,便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随时待诏”,以便为皇上唱颂歌,美化盛世。
李白心情无比激动,提笔写下“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的诗句。
《新唐书》对此也有记载:“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李白虽然是翰林,但是并不需要上班打卡,他的任务就是陪唐玄宗饮酒,作诗,让皇上开心。
只有皇上开心,自己才有希望平步青云,当更大的官。
李白明白,只要皇上开心还不行,还需要让杨贵妃高兴。
杨贵妃本是唐玄宗儿媳,寿王李瑁的妻子,被公爹看上之后弄到后宫,万千宠爱于一身。
她的话对李隆基来说,可以说是一句顶一万句。
因此,李白不遗余力写诗赞美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甚至肉麻吹捧她的美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清平调》。
诗是这样写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意思是说,杨贵妃太美了,简直就像天上的仙女下凡。
这首诗流传很广,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当然”已经成为名句,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
这首诗也不是仅仅是吹捧,其中也有李白对杨贵妃的暗恋。
李白风流倜傥,血气方刚,诗又是在喝醉状态下写的,荷尔蒙作用下,李白忘情是难免的。
人都爱听好话,杨贵妃见李白这样赞美自己,肯定会为他在皇帝跟前说好话,李白升官指日可待。
就在此时,发生一件事,改变了李白的命运,击碎了他升官梦。
李白爱喝酒,唐玄宗赐酒是难免的,因为没有酒就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好作品。
李白每喝必醉,一次喝醉之后对旁边的太监高力士说出一句话:“老高,来把俺的鞋给脱了。”
此言一出,旁边侍奉的宫女和太监大惊失色。
这高力士可不是一般太监,他在李隆基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陪在身边,而且在平定韦后之乱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太子太保,太子李亨见了高力士都要喊“二兄”,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们见了都要叫“爷”。
高官们见了他,更是毕恭毕敬。
如今,一个小小的翰林竟敢让高公公给他脱鞋,真是活腻了。
可是李白是唐玄宗的座上客,高公公不敢得罪,还是强压怒火,弯腰上前,脱下了李白那双臭烘烘的靴子。
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公公岂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他就开始在杨贵妃面前煽风点火,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
这一来,唐玄宗对李白的态度一下子冷了下来。
李白受不了这样的冷落,干脆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离开了皇宫。
李白写诗歌颂杨贵妃让很多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因为在他们心中,李白淡泊名利,有风骨,怎么会那样做?但是这却是事实。
除了歌颂杨贵妃,李白还写奉承过玉真公主,暗示她将来会得道成仙——“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尽管如此,李白一生没有做过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事,无损他高大形象,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再说,想当官,求上进,在任何年代都算不上什么坏事。
来源:
《新唐书 李白传》
《新唐书.高力士传》
用户11xxx69
它确实不是好人。是大湿人[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远山
狗屁,高力士就算记恨李白,却哪来能力挑剔李白诗文里面的瑕疵?老夫饱读诗书都没这个本事
Dennis
风华绝代你的美,爱不释手扬贵妃!
用户14xxx26
有才能不代表人品好!
无奈
真是闲的,之前还有人说这首诗是讽刺杨贵妃出家当道士的时候
末日
李白不是好人
星巴克
28字的诗,也许有个说法叫七言绝句
泉州家电清洗
我猜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