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已经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千古史说 2024-12-11 13:43:0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千古史记

编辑|千古史记

开国元勋们曾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英勇无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但时光无情,如今,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帅们大多已离世,只剩下寥寥几位健在的老兵。

令人惊讶的是,至今唯一健在的开国少将已经101岁高龄,而他的名字——王扶之,或许已渐渐被人遗忘,但他的身体依旧健朗,而他的故事,充满了战争、险境、奇迹与坚韧。

王扶之1923年出生在陕西省的一个贫困家庭,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把王扶之留在家中与祖父相依为命,贫苦的童年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给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由于家境贫困,王扶之的受教育机会十分有限,只在父亲的安排下读了三个月的私塾,这段短暂的读书经历虽然不长,但给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日后,他能够在部队中担当测绘员的工作,正是这几个月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基础。

1935年,12岁的王扶之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当时的延安地区,红军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村庄间,他们不仅和老百姓同吃同住,还帮助村民干活,不同于以往掠夺民财的旧军队,这支队伍赢得了百姓的心,也深深打动了王扶之。

于是,年少的他瞒报了年龄,谎称自己17岁,成功加入了红军,这一举动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成为了红26军的一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一个放牛娃到一名红军战士,王扶之用他的勇气和决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刚入伍时,红军物资匮乏,分配到他的武器只是一把梭镖,不过,这并没有让他失望,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地锻炼自己,在随后的劳山和直罗镇战役中,年仅12岁的王扶之凭着手中的梭镖,竟然缴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枪。

这不仅让他感到骄傲,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的现实和艰难,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意识到战场上生存与胜利的残酷,为了让自己在战斗中能更加有效地帮助部队,他后来被选调到红25军测绘集训队学习,专门从事战场测绘工作。

王扶之的测绘工作看似不起眼,却是当时红军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936年,他成为了红十五军团78师的测绘员,当时,红军的测绘仪器极其简陋,所有的地图都是靠人工手绘完成的,这对测绘员的细致与精准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地图的准确性,王扶之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他不仅工作认真,而且从不马虎,因为他知道,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成败,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同年他被光荣地吸收入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让他对未来的革命生涯充满了坚定信心。

随着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王扶之随部队辗转各地,参与了平型关、阜宁、两淮等战役战斗,这一时期的他,已从一名测绘员成长为一名作战参谋,并逐渐在战场上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

他不仅能准确绘制战场地图,更能够结合地形为部队制定战斗方案,在与敌军的多次交锋中,他凭借智慧和勇敢,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

然而,王扶之真正走向指挥前线,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作为343团团长的王扶之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攻打天津的主攻任务,战斗打响后,敌人的火力十分猛烈,攻城部队几度被压制,突击排的战士们冲上城墙后,接连牺牲,插在城头的红旗一次次倒下。

就在这危急关头,王扶之一跃而起,带头冲锋,不顾左腿中弹的伤痛,继续指挥全团官兵作战,最终,天津城被成功攻克,红旗在城头高高飘扬,而王扶之也因为这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全军上下的高度赞誉。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扶之再次被委以重任,率领部队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王扶之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著名的云山战役中,他率领343团成功阻击并歼灭了美军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连。

面对敌军强大的火力和装备优势,王扶之巧妙部署、灵活应对,成功完成了堵截与包围的任务,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志愿军的威名,也打破了美军“从无败绩”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志愿军的士气。

而真正令王扶之刻骨铭心的,并不仅仅是那些战场上的胜利,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意外。在1952年的一次战斗中,王扶之和几名战友被敌军的炸弹掩埋在坑道里,被埋38小时后,王扶之与战友在极度缺水缺粮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令人称奇的是,正是两只小小的苍蝇飞出洞穴,吸引了外界的注意,最终成功救出王扶之和其他幸存者,王扶之对此一直念念不忘,他常说:“是两只苍蝇救了我的命。”从此,他再也不打苍蝇。

这一奇迹般的生还经历,成为了王扶之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坚信信念的力量。

1953年,战争结束后,王扶之终于得以回国探亲,离家18年的他,踏上了归乡的路途,而在归途中,他与父亲竟在乡间小路上偶然相遇,多年未见,父亲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曾经的放牛娃。

十八年的时光让这个少年成长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也让父子相见的那一刻格外感人,这一幕,成为了王扶之一生中最温情的回忆。

回国后的王扶之并没有因此退隐,而是继续投身于国家的军队建设中,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直至1964年晋升为少将,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诸多荣誉勋章。

他的这一生,始终与战火和荣誉相伴,但他却从不曾忘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晚年的他,经常静坐在桌前,用笔一遍遍写下那些战友的名字,缅怀他们的英勇与无畏。

如今,已101岁高龄的王扶之,仍然健康地生活着,他的身体依旧硬朗,精神依然矍铄。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那份坚毅与执着,却从未改变。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勇敢与担当。正是这些品质,支撑着他走过了无数的战火硝烟,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不朽的传奇。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2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