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百度和吉利发布的官方消息中,我们得知极越汽车似乎并未真正陨落,双方将携手继续维护用户车辆及公司的正常运行。这一消息不禁让人猜测:吉利是否要接手并入极氪,而百度则继续提供技术支持?极越,这是又要“死而复生”了吗?
然而,热度归热度,极越汽车的未来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这波热度让其知名度飙升,甚至超越了小米汽车等热门选手,但背后的真相究竟是虚假繁荣,还是真正踏上了正轨,还需我们冷静分析。
从品牌力来看,极越汽车显然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性价比,极越都显得力不从心。销量数据更是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2023年全年仅售出774辆,而2024年前11个月的累计交付量虽然达到了1.4万台,但这一数字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依然微不足道,甚至不及比亚迪某款热门车型的月销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极越汽车的企业管理早已乱象丛生。从媒体追讨36万欠款开始,员工和供应商的问题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形成了一个高达70亿的财务黑洞。员工维权、线上主播状态百出、线下员工围堵CEO并搬走资产……让极越汽车的形象一落千丈。
尽管吉利和百度的介入为极越汽车带来了一丝转机,但想要真正重生,极越汽车还需克服重重困难。信任崩塌、车主担忧、企业管理混乱、供应商关系紧张……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吉利和百度对于这个“烂摊子”显然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也不愿意轻易接手一个烫手山芋。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极越汽车的未来尚未明朗之前,还是要保持谨慎态度。虽然抄底收购极越汽车看似划算,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选择小众品牌汽车时,消费者更应该三思而后行,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