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做后勤工作虽说进步慢,但挑选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一风历史 2025-01-13 13:36:13

人民军队从诞生初,后勤工作虽然没有纳入一个部门编制,但吃饭穿衣也是要有人专门负责的。那个年代,部队搞到了了粮食,就分配到全体战士自己背着,战士的身体就是粮食运输工具。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一直到解放军渡长江解放大上海,人民军队都是依靠每个战士的身躯,背着沉重的粮袋,走向胜利,打下江山的。

红军时期,军队的后勤供应在行军打仗中,一般靠打土豪得到钱财和粮秣,后勤人员把这些东西分配给各个部队。抗日战争时期,部队有了根据地,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缴获敌人的物资,来确保后勤物资和粮秣供应。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有了大后方,后方生产的物资和粮秣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部队,供部队使用。到了建国初期,部队的编制才真正形成了“三大部”: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

纵观人民军队的成长发展,后勤供应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吃饭、穿衣、医疗、运输、装备等等,都需要有人征集、储存、调度、管理和分配。虽然在残酷和贫瘠的战争年代,后勤部门在人民军队尚未形成正规化的编制时,往往靠着一些管理人员来担任具体工作,但后勤供应部门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战争年代,有大量的人员参加革命, 加入到人民军队行列,从红军开始,到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部队在新入伍的人员中,会刻意挑选一些有专业特长(像医疗、驾驶)的和入伍前从事商业(像做小买卖、跑单帮)的人员,充实到后勤供应部门工作。他们一般不上前线,专门在像部队医院、仓库、兵站、运输等等部门从事后勤供应工作。

一些刚刚加入部队的人员,看到自己被分配到后勤供应部门,一时想不通:到部队就是来打仗的,杀敌立功的,到后勤供应部门做婆婆妈妈的事儿,有什么意思?部队首长就会告诉他们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因为他们具备了一些特长,本人有文化、会算数、会打算盘、会记账等等,还有的会医护、会开车、会打铁、会修理等等。这些人员,在战争期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要留在后勤供应部门,发挥他们的特点和专业知识,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要不然,前线的战士饿着肚子,没有军服,没有子弹,别说打胜仗,生存都成问题。

我一个战友的父亲,当年在家乡一个中药房当学徒,新四军来了,他跑出来加入部队打日本。部队干部问他参军前做什么的,他说在药店给老板包中药,偶尔会打算盘记账。部队干部一听非常高兴,说你去后勤供应部门工作吧!于是他被分配到粮食采购部门。

还有的很多女孩子从家乡出来到部队当兵,部队就把这些有一些文化的女兵集中起来学习医护知识,几个月毕业后,就分配她们到部队医院或者卫生所,从事医护工作。像有的在家里会开车,做木工,养过马,能修理的新兵,都是部队的宝贝,组战争期间,在后勤供应部门大显身手。

后来,这些有一些专长的新兵,经过在部队战争年代的锻炼,都成了后勤部门的业务骨干,解放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解放军第一批成立的后勤部门的首长。像当年解放军后勤部的八大部——运输部、油料部、财务部、物资部、卫生部、军需部、军械部、军马部等等部门的领导人,都是那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从事过后勤工作的军人。

当然,很多从事后勤部门工作的同志解放后却离开了部队,原因是这些部门需要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员。像医护人员,尤其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必须要经过一定规格的学校培养才能胜任。解放初期,大约有十万女兵复员离开部队,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战争期间从事部队的医护工作的。一些从正规医学院和护士学校毕业的医护人员,仍然留在部队。

0 阅读:4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