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周周,又见面啦,很荣幸,你能在世界的角落发现我呀♥️
这是第3篇原创
欢迎阅读呀
不知不觉已经在国企将近四年,四年来,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初满怀热情地想要大展拳脚,却渐渐明白了"稳"字的深意,今天聊一聊我自己身在国企中的感受。
感受一,干的越多,错的越多。
刚毕业的时候,在大厂高薪与国企稳定之间,我选择了后者,我觉得自己怎么也算是排名靠前的985院校毕业的,技术也不算太差,肯定能在同届中展露头角。因此,我都是抢着去干活,自己活干完了,还要问下领导还有没有其他活可以分的。
然并卵,真实应了那句话,干的越多,错的越多,领导不会因为你多干了多少活而记住你,除非你特别优秀,让领导能在上级面前吹一波,但是会因为你不经意间的失误,而用绩效惩罚你。
这个时候,你有再多的功劳,也抵不上这次的犯错,将功补过是不可能的。
感受二:汇报工作,留一线
在国企中,活是永远干不完的。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干得快,就可以早下班。活多了,我中午甚至少休息一会来赶工,就是为了早下班一会。
但是我慢慢发现,干的越快,领导觉得你干完了,就会马上安排其他工作。这时我才明白,效率并不总是带来回报,有时反而成了自己的枷锁。
这让我深思: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率是福还是祸?反而那些干得慢的,领导一问,还有多少多少没干完,马上了。领导也只能催催进度就走了。他们似乎更懂得这个环境的生存之道。
渐渐地,我学会了给自己的工作"规划节奏"。不是不认真做,而是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过分展示效率,反而可能陷入"越干越多"的怪圈。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职场智慧",但这种智慧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感受三:多说话不如多闭嘴
我最深的体会是,在国企多说话不如多闭嘴。国企中的同事,只要不出重大事故,可能你要和同事相处几十年。这种长久的关系,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一句话可能影响的不是一时,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同事关系。
记得刚来时的率真直爽,总觉得有什么说什么,工作中看到不合理的地方就直接指出来。只要领导问,我就把我知道的不合理的地方说出来。
有一次,领导问: 我们的xxx系统使用上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我就积极发言了,提了一些我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这个系统是隔壁项目组做的,我提的意见,在领导看起来是好的,但是在隔壁同事看起来,那可是几个月的工作量.
会后我感觉自己犯了罪,变相的给别人增加工作量了。我发现这种"实诚"反而让我陷入尴尬。在这里,人情世故远比工作效率重要得多。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最难得的是找到知心的同事。表面上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称兄道弟,今天这个哥,明天那个姐。可真正能交心的却寥寥无几。
因为每个人都深知,今天的推心置腹,可能成为明天的困扰。所以,大家都学会了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太远显得生分,也不太近惹来是非。
有时候,看着那些在国企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同事,我似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不是他们没有热情,而是他们太懂得在这个环境中如何自处。他们告诉我:"在这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话听起来消极,却是多少人用岁月换来的智慧。
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在开会时少发言,在讨论时多倾听。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明白了有些话说出来无济于事,反而可能给自己添麻烦。这种改变,说不上是进步还是退步,但确实是适应这个环境必须付出的代价。
各位有没有在国企工作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你的关注和喜欢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谢谢~
卡利斯托
鲨堡我未去过 但我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