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5篇原创
欢迎阅读呀
今天开会,领导说我们组人太多,这么多人维护一个系统,有点人力浪费,想在接点东西来做,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组去年来了一批新员工,总人数增加到了将近30人,新人来了之后,确实把我们的工作给分走了一部分,每个人变得轻松了点,以前经过加班才能做完的活,现在基本不用咋加班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领导看我们基本都按点走了,可能觉得我们手里 都没活了,又不能强制要求我们加班,规定不允许。
今天就开会说,人太多,人力浪费了,想在接点其他活。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说我们没有做出啥值得说道说道的成绩。
可能领导想的和我们不一样吧,领导想的应该是怎么向上汇报亮点工作,接的活多,做出成就的机会就大,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有利于晋升,
因此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卷了,卷在了价值导向不同。
作为基层员工,我们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希望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而领导则更注重可见的业绩成果,这种价值导向的差异造就了当今职场的种种现象。
记得前几天和一位老同事聊天,他说:"你知道吗,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运,可能是经历了从'996'到'打工人醒醒'的全过程。"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
确实,近年来人们的职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理念。
然而,现实往往充满矛盾。就像我们组的情况,通过增加人手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大家能够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可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下,这反而成了"人力资源浪费"的表现。
这不禁让人想问:我们到底是在追求效率,还是在追求表面的繁忙?
更深层次地思考,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如何定义和衡量"工作价值"?仅仅用工作时长和业务量来衡量是否合理?如果一个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是否就意味着他们缺乏进取心?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周周说职业,每天更新国企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