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李嘉诚暂缓交易港口的消息,估计大家已经看到了。
最早是港媒发出报道,接近长和集团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长和集团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此前盛传的消息则是,长和集团原定4月2日跟美国贝莱德签订最终协议。
也就是说,这笔交易短时间内不会达成,将来能否达成也不确定。因为只是暂缓,而不是终止。
目前来看,关于此事件的发展动向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李嘉诚玩的缓兵之计,另一个可能,就是李家已经选择站队中国。
先说第一个,其实大部分人更认同这个可能性,毕竟此前的舆论风向,已经快把李嘉诚批成大奸商了。
如果延续此前的思路,李嘉诚确实有可能想要等风波平息之后,再跟贝莱德悄悄达成交易。
在港媒的报道中,能看到4月2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而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也就是说,没有迹象表明该交易已被取消。
很有可能,李嘉诚还在掂量,究竟该如何站队,才能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继续推进交易,中国方面肯定会不满;但如果叫停交易,特朗普方面也肯定会报复。
事件发展到这一步,如果李嘉诚考虑的依然还是自己的利益。在他心里,“商人无祖国”的理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会说还有第二个可能性,是李嘉诚已经选择站队中国。
首先可以确定,李嘉诚选择站队中国,还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利益。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嘉诚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有的。这次交易港口事件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目前为止,李嘉诚旗下四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蒸发超过781亿港元。就这还是在没有达成交易的情况下,如果真铁了心把港口买了,将来的损失只会更大。
这次他突然发现,中国政府没有对他继续纵容。事实证明,他承受不了交易港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除了李家的声望以外,还有家族的财富,都会遭到极大贬值。
其实,我更倾向于第二个可能性。
因为交易暂缓的消息传出以后,舆论场上的风向也出现了变化。
之前对于李嘉诚卖港口的行为,舆论场上一度争论的不可开交,是大公报率先下场定性。
随后,讨伐李嘉诚的声音逐渐成为主流。这是官方希望达到的舆论效果,以此来给李嘉诚极大的压力。
然而在昨天交易暂缓之后,我最早看到观察者网发布了一篇评论,标题为《观网快评:李嘉诚没有放弃"卖港",却玩了一出缓兵之计》。
从标题能看出,文章依然还是在批判李嘉诚,因为交易只是暂缓,不是终止,所以可以怀疑你玩了一出缓兵之计。
按照此前的舆论风向,这样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可是并没有其他官媒对此事发表评论,发布近一天时间以后,观察者网的这篇文章已经自行删除。
需要注意的是,该文章不是违规被删,而是在发布快一天时间,阅读量达到近期最高以后。这个时候,自行删除的原因,应该不是文章有错误,而是接到了通知。
同样在昨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依法对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的港口交易协议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以此来看,大概率是李嘉诚迷途知返,选择站队中国。但为了不得罪美国,只能暂缓交易。由官方出面介入调查,然后判定交易违规。这样一来,就能尽可能将特朗普的怒火从自己身上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去批判李嘉诚,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人家已经浪子回头,并没有达成实际的卖国行为。
在团结大于一切的准则之下,李嘉诚证明自己依然是可以被统战的对象,他对于中国还是很有价值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再给李嘉诚更大的舆论压力。
可能大家会觉得,就不应该团结李嘉诚这种人。说到这里,还是要多说一句,什么叫统一战线?
在《毛选》当中,教员曾说过“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也就是说,斗争并不是为了斗争本身,而是为了更好的团结。通过积极的斗争,解决分歧,实现真正的团结,而不是回避对立,陷入虚假团结的表象。
团结与斗争相互依存,缺乏斗争精神去盲目求和,往往难以收获真正的团结,还可能丧失自我;而有了恰当的斗争能力,达成团结便不是难事。
教员在《毛选》中还提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作过斗争的人。
要团结那些跟自己意见分歧、看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跟自己闹过别扭、跟自己作过斗争的人。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处理意见不合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团结上,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团结。
这种团结不仅要包容跟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包容跟自己意见不同甚至作过斗争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李嘉诚过去一直都是摇摆派,玩的一直都是左右通吃的把戏。我们的统战工作,就是要把这种人拉到我们这边。否则,就会把中间派推给我们的对手,反而壮大了对手的力量。

最后还想说,这件事再次给中国所有的国际企业提了一个醒,在越发动荡的国际秩序中,只有得到国家支持的企业,才能做到屹立不倒。
那些所谓“在商言商”,认为“商人没有祖国”的二五仔,终将在这场博弈中一败涂地。
美国企业可以说是深谙这个道理,就像这次,特朗普对巴拿马发出威胁,贝莱德公司立马嗅到商机,最终在特朗普的助攻下,贝莱德在谈判桌上获得极大的优势,甚至顺利到超出预料。
从特朗普第一次表态,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份涉及全球23个国家或地区,包含43个港口,199个码头的庞大协议就谈好了。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已经道出真相,这次贝莱德就是仰仗美国政府的胁迫,才能拿到一个抄底价。
这里是重点,李嘉诚卖港口的价格看似不亏,但是在西方媒体眼中,这个价格已经算是抄底价了。
实际上,贝莱德能够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依赖于跟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
当特朗普亲自下场,为这次交易保驾护航的时候,所谓的“自由市场”已经不复存在。
这个先例绝不能开,否则将造成极坏的影响,中国成千上万家国际企业的安全都将失去保障。
比如曾经的Tiktok,也曾有过卖给美国的念头,但是关键时刻官方及时出手。
看清方向以后,Tiktok也坚定跟中国站在一起。现在大家看,Tiktok不是活得好好的。
当今世界,没有单纯的经济学,有的只是政治经济学。
因为政治是经济的基础,而经济只是政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