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王东海、Anh T. Ngo
通讯邮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论文速览
延长锂(Li)电池的使用寿命需要通过策略性地调节电解液组成来管理锂阳极上的反应并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氟化的环状醚,其具有最小化的锂离子配位能力,并提高了电化学稳定性。研究团队展示了其在SEI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区分双重阴离子对SEI层的贡献。因此,形成了一个双层SEI,具有富含Li2O的内层和富含LiF的外层,从而提高了锂金属阳极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开发的电解液在日历寿命和循环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进,Li (50 µm)||NMC811 (4 mAh cm−2) 电池在室温和60 °C下分别在568和218个循环后保持了80%的容量。此外,我们的410 Wh kg−1原型软包电池在470个循环内展示了80%的容量保持率。
图文导读
总结展望
本研究通过引入一种最小化配位能力的高氟化环状醚稀释剂,开发了一种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s)的优质电解液。
与常用的线性氟化醚如BTFE和TTE不同,新开发的氟化醚稀释剂HFTHP显示出与锂离子的最小化配位,从而实现了锂离子与DFOB−相对于BF4−阴离子的独特配位动态,并促进了双层SEI的形成,该SEI具有富含Li2O的内层和富含LiF的外层。
得益于稀释剂的电化学惰性和由此产生的坚固SEI结构,高能量密度的LMB软包电池在提高自放电和高温性能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长循环寿命。
这项研究不仅增进了对氟化醚稀释剂溶剂化行为的理解,而且通过引入最小化配位稀释剂来促进稳定SEI层的形成,为开发LMBs的优质电解液提供了策略,从而实现了LMBs寿命的延长。
文献信息
标题:Enhancing lithium-metal battery longevity through minimized coordinating diluent
期刊:Natur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