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北京小米汽车研究院依然灯火通明"叶博,传感器数据又飘了!"随着工程师一声惊呼,刚在折叠床上躺下的小米智驾负责人叶航军,抓起外套就往测试台冲。这是2024年国庆前夜的常态——彼时他们正在攻克无图城区自动驾驶的最后一道难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a20df7e03221137c08026da57ad5af.jpg)
"在我们集团,90%的人只能拿B",雷军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揭开了中国最神秘绩效体系的面纱。小米的考核等级如同游戏通关:
B级:按时交作业的"三好学生"B+:超额完成KPI的"别人家孩子"A级:改写行业规则的"灭霸"S级:三年才出1个的"外星人"而智驾团队在2024年上演了史诗级逆袭:10个月狂推4代系统,从高速领航到全场景自动驾驶,迭代速度把特斯拉FSD都甩出两条街。这背后的代价是——团队人均每天工作14小时,测试车全年无休跑了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生死时速:如何在284天造出"自动驾驶怪兽"?2024年3月:高速NOA上线,却被网友吐槽"像新手司机"2024年6月:城区NOA落地,雨夜误闯红灯引爆热搜2024年9月:无图方案上线,工程师集体住院打点滴2024年12月:端到端系统发布,直接叫板华为ADS3.0
"最疯狂时我们72小时没合眼",测试工程师小王回忆道。某次系统误判导致车辆"鬼探头",团队连夜重建了3000组极端场景模型。正是这种"玩命式创新",让小米智驾的接管率从每百公里3次骤降到0.2次。
35亿豪赌:雷军的阳谋与野心"2025年研发预算追加到35亿",雷军轻敲着会议室白板。这个数字意味着:
够买7000台蔚来ET5抵得上小鹏全年研发支出的1/3每天烧掉958万,每秒都在燃烧110元更狠的是全员对赌协议:智驾团队2025年必须冲进行业前三,否则核心成员年终奖归零。重压之下,叶航军直接把行军床搬进办公室,手机屏保换成"要么第一,要么走人"。
绩效风暴背后的三重觉醒反常识管理:取消PPT汇报,工程师用代码量说话地狱式迭代:用户吐槽直接同步研发组,问题24小时不过夜疯子式激励:攻克技术难点当场发现金,专利数量与股权挂钩这种"用命换进度"的打法引发争议,但数据不会说谎:小米智驾专利申请量半年暴涨300%,城区自动驾驶覆盖城市从8座猛增至45座。有投资人调侃:"雷军这是把互联网思维玩成了自动驾驶界的《饥饿游戏》"
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当友商还在为"该用激光雷达还是纯视觉"争论时,小米用最原始的狼性文化撕开缺口。这种将绩效考核化为技术军令状的打法,正在重塑中国智造的游戏规则——正如雷军所说:"要么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要么被用户的口水淹没"。只是不知道那些凌晨四点还亮着灯的工位,能否托起中国自动驾驶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