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梨在重庆地区引种表现与网架栽培技术探讨

秦柳钱 2024-12-14 22:26:40

秋月梨在重庆地区引种表现与网架栽培技术探讨

基金项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CARS - 28 - 3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ZR2021MC177 )资助。

宫玉东等

秋月梨由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用 162 - 29 (新高 × 丰水) × 幸水杂交育成, 2001 年品种登记 ,2006 年引进山东省莱阳市。经多年观察表明,该品种在我国湖北、江苏 、山东 、河南 、贵州 、上海 等地表现为果实丰产性好、品质佳、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但是在重庆地区尚未有引种报道。

依托鲁渝科技协作,2019年笔者从山东省莱阳市引进秋月梨,作为重庆巫山县特色经济产业重点培育。经过 5 年栽培观察,发现该品种适应秦巴山区 800~1 000m 高海拔地带、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上乘。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秋月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当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目前巫山县已经发展秋月梨超200 万 m2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位于巫山县金坪乡袁都村鲁渝协作科技示范园内,2019 年建成,面积约 20 万 m2 ,采用网架栽培管理模式,宽行密植,树形为开心形,配备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设施。示范园地处东经104.51° ,北纬31.30° ,位于长江三峡腹心地带,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海拔800~1 000m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 ,无霜期305d , ≥10 ℃年活动积温5 857.3 ℃ ,年平均日照1 540h ,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 ,具有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垂直差异明显,海拔每上升100m ,年均温度递减0.66℃ ,无霜期缩短10d左右, ≥10℃年活动积温递减237℃ ,雨量增加55mm 左右。试验园地势坡度大,土壤为壤土,pH 值为7.5 ,有机质含量1.26% 。

2  引种表现

2.1  植物学特性

秋月梨生长势强,树姿直立。 1年生枝青灰色,木质化后硬脆,粗壮,顶芽下易形成大疙瘩。 2 年生以上枝深褐色,皮孔白色,大而稀疏。叶片卵圆形,大而厚,叶片平均长8.92cm,宽6.21cm ,平均厚度 0.47mm 。叶缘呈锯齿状。叶芽瘦小、锥形。花芽饱满、盾圆形。每个花序平均 8 朵花,花瓣为白色,风媒花,自花结实率低,需配置授粉树或人工辅助授粉。

2.2  生长结果习性

秋月梨顶端优势强,萌芽率低,成枝力强。定植当年,顶端冒出4~5个长条,长度1.2~1.5m 。主枝延长枝中短截,前端冒出3~4个长条,长度0.5~0.8m 。拉枝以后,中后部易出现背上冒条。结果早,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丰产性好。 1年生枝易形成腋花芽和顶花芽。2年生枝甩放易形成窜花芽。 3年生枝易形成锥形短果枝、果苔枝,结果能力差,开始衰弱。1 、 2 年生果枝结果多,果个大,品质好。 3 年生以上果枝结果能力差,果个小,品质差。在宽行密植矮化栽培模式下,株行距2m×4m ,第3年进入结果期,每667m2 产量950kg 左右;第 4 年每 667m2 产量 1 860kg 左右;第 5 年进入盛果期,每 667m 2 产量 3 100kg 左右。合理负载,减少化肥使用量,保证品质。

2.3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扁圆形,果形端正,果形指数 0.86 ,大果型,平均单果质量 410.2g ,果皮薄,厚度 1.02mm ,果柄短,萼片半脱萼,套袋果果皮黄褐色、果面光洁、色泽均匀、商品果率高,果肉乳白色、脆甜多汁、石细胞极少,果心小,可食率达 95% 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95% ,去皮硬度5.08kg/ cm2 ,可滴定酸含量 0.22% ,糖酸比 63.4 ,耐贮运,保鲜库可存放 6 个月,货架期 20 天。

2.4  物候期

秋月梨在重庆市巫山县 3 月上旬开始萌芽, 3 月下旬盛花,花期 7~10d 。 4 月上旬进入展叶期。 4 月下旬开始疏果,5 月中旬开始套袋, 6 月上旬开始追施第 1 次膨果肥, 7 月下旬追施第2次膨果肥。果实9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开花至果实成熟所需时间)150d左右,11月中下旬落叶,生长期(从萌芽至落叶的整个生长周期)240d左右。

2.5  适应性与抗病性

在重庆市巫山县,秋月梨适应长江三峡高海拔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通过网架栽培,行间生草,行间开沟,节水控肥,夏管与冬剪相结合等技术措施,使秋月梨实现了丰产稳产。较抗黑斑病、黑星病;弱树主干和短橛易得干腐病,2 年生枝易得轮纹病。

3  水平网架栽培关键技术

3.1  建园

   园址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通风和光照良好,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块。

   整地:全园深翻,顺平。宜南北行向,株行距2m×4m 。按照行距4m 开定植沟,沟深宽各0.8m ,表土、心土各放一边,沟内先填入秸秆或杂草,每667m2 施用1t发酵好的有机肥,把表土和有机肥料混匀填入定植沟,再填入心土。平地要起垄,垄宽 1.2m ,垄高 0.3m 。山地要在行间开沟,沟宽 0.3m ,沟深 0.3m 。

   定植:沿定植沟按照株距2m 挖定植穴,浅栽,浇透水,树盘覆盖黑地膜,四周用土压实。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比8∶1 。定干高度70~80cm 。

   苗木选择:选择杜梨或豆梨2年生大苗为砧木,高度1.5m 以上,优选根系发达的无病苗。

3.2  网架的搭建

   架材的准备:水泥杆立柱( 10cm×12cm×250cm ),水泥杆支撑杆( 10cm×12cm×300cm ),水泥杆内置钢筋 Φ2.8 mm 。钢绞线 Φ6 mm ,钢丝 Φ2.6 mm ,钢绞线 Φ8 mm ,底锚(28cm×28cm×24cm )。

   网架搭建(以南北行向为例):按树的行向从一头第 1 株树起,每隔 8m 立 1 根水泥立柱,地下埋 50cm ,地上高度 2m 。水泥杆立在树的背阴面。每行树的两头用水泥支撑杆向外 45°斜撑,用钢绞线把外用地锚水泥支撑杆、水泥杆立柱连接起来,两端连接在地锚上,保持一条直线,用紧线机拉紧。第2行树则按照与第1行树的水泥柱立杆南北相差4m 依次立杆,方法同上。第3行树按照第1行树的模式立杆,第4行树按照第2行树的模式立杆,依次类推。东西方向水泥杆立柱同样用钢绞线连接起来,两头用斜撑杆、地锚拉紧。将果园外围的斜撑杆用钢绞线固定,拉紧。园内南北、东西两相每隔主钢绞线1m 处拉一根钢丝,两端连接在外围钢绞线上。交叉处用卡子固定。

3.3  花果管理

   疏花:在秋月梨花序分离期(巫山县 3 月中旬)疏除背上背下多余的花序,按 15~20cm 左右的距离选留 1 个花序,其余的疏除。

   授粉:在梨花开放 30% 时开始人工授粉,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的晴天,上午 8 时以后至下午 6 时以前,避开中午高温天气,选择花序基部的第 2~3 朵边花进行授粉。采用授粉球授粉,蘸 1 次粉,可授 12~15 个花序。待花开 60% 时,进行第 2 次人工授粉;面积大的园片,在花开60% 以上时,可采用人工机械(喷雾器、无人机)授粉,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用机械一次性授粉。人工背负喷雾器 1 人 1 天可授 3.3 万 m2 ,无人机 1 天可授 6.7 万m2 。经试验确定如下授粉液的配方:0.3% 尿素 +0.1% 硼砂 +3% 白糖 +0.15% 花粉,缓慢搅拌溶于温水中,授粉液悬液现配现用,喷雾器的喷头孔径及喷雾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经现场试验调查,花序着

果率高达 95% 以上,大大节省劳动力。

   疏果:授粉后20天左右开始第1次疏果,疏除病虫果、叶磨果、畸形果、朝天果、下垂果,疏中留边,留花序上2 — 3序位的幼果;套袋前1周,进行第2次精准疏果,定果,留果量应根据树龄、树势和土壤肥力适量而定,留果密度要根据枝量的多少、枝条的粗度灵活掌握。

3.3.4  果实套袋   授粉后 45d 左右即可开始套袋,至 60d 完成(巫山县 5 月 15 日开始)。纸袋选择木浆纸制作的单蜡袋(或双蜡袋)、外白内黄袋(或外灰内黄夹心黑袋),规格为(宽度 ×高度)16.5cm×19cm 、 17cm×20cm 。套袋前 2~3 天,全园喷 1 次优质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套袋时遇到降雨,需重新喷 1 次杀菌剂。从幼果期到果实膨大期,全年要喷 3~5 次含钙、硼的叶面肥,预防木栓病的发生。

3.4  土肥水管理

   土壤改良:建园时挖定植沟、秋施基肥时挖穴(开沟),增施(生物型)有机肥,培肥地力。采用自然生草法,树盘覆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施肥:定植后第1~3年,每年株施有机肥2~5kg 。 N - P - K ( 2∶2∶1 )复合肥0.25~0.5kg ,分2~3 次施肥。第 4 年开始,进入大量结果期,每 667m2 每年施有机肥 300~600kg,中微量元素肥 20~40kg 。 N - P - K ( 2∶1∶2 )复合肥 50~80kg ,底肥占总量的 60% , 2 次膨果肥(巫山县5月下旬、7月下旬)占总量的40% 。具体施肥量根据梨园的产量、树势、单株的产量适当调整。

   灌水: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少水勤灌,忌大水漫灌。春季防干旱,浇好花前水、花后水。夏季防雨水过多,及时开沟排涝。采收前半个月(8月中旬)开始控水控肥,提高秋月梨的品质。

3.5  整形修剪

   幼树整形修剪技术:第1年,定干:高度80cm 左右,留20cm 左右整形带,第1层主枝距离地面 60cm 。刻芽:萌芽前 1 周左右,从顶芽往下第 4 芽开始,每隔 1 个芽,用小钢锯条在芽上方 0.5cm 处刻半圈,深达木质部。开角:当新梢长到 25cm ,用两头尖的牙签开角 50°~60°即可。拉枝: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布条将当年生新梢拉枝开角,角度以70°为宜,将枝条固定在网架上。冬剪:当年生枝留外芽轻打头。第2年,拉枝:7月上中旬,用布条将当年生新梢拉枝开角,角度以70°为宜,合理利用空间,将枝条固定在网架上。第3年,7月上中旬,对有利用空间的当年新梢继续拉枝开角,角度以80°为宜。冬剪:疏除背上徒长枝,竞争枝,留部分内膛枝留桩重短截,其他枝甩放。 3年树已成形,开始进入结果期。

   成龄树修剪技术:冬季修剪,以疏甩为主,及时更新结果枝组。保留 3~4 个长势平衡、空间分布均匀的结果主枝,逐年疏除过粗、过密、位置不好的结果主枝。疏除主枝上的徒长枝、竞争枝、密生枝、细弱枝、背下枝。主枝上的结果枝以甩放为主,有利用空间的可以轻短截。随着结果部位的外移,内膛部位选留位置好的当年生枝留桩重短截,来年培养新的结果枝。及时更新结果枝组,对结果2~3年以上的弱结果枝,从基部留桩疏除,或回缩到强枝部位。对外围长势弱的主枝延长头,回缩到强枝带头。夏季修剪,7 月上中旬进行,拉枝:有利用空间的当年新梢继续拉枝(或别枝),角度以 80° 为宜,疏除部分徒长枝、密生枝,使树体通风透光。

3.6  病虫害防治

秋月梨主要病害有干腐病、轮纹病、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梨木虱、绿盲蝽、黄粉蚜、梨茎蜂、二斑叶螨、梨小食心虫、康氏粉蚧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木栓病、缩果病等。贯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病虫害预警预报与物理防治相结合,果园安装杀虫灯,悬挂糖醋液、性迷向丝、黄板等诱捕成虫,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坚持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减少化学用药次数,降低病虫的抗药性,降低农残。坚持病虫害防治与天气预报相结合,病虫害防治以雨前保护治疗为主,雨后,超过安全期,要及时喷洒治疗性的药剂,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清园: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病果、纸袋、布条等,带出园外集中烧毁。萌芽前,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干枝,可减少越冬病虫害的基数。

   开花前: 40%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6 000 倍液 +8% 宁南霉素水剂 2 000 倍液 +2.5% 联苯菊酯乳油 800 倍液 +22% 阿维·螺螨酯悬浮剂 2 000 倍液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2 000 倍液+ 糖醇硼悬浮剂 1 000 倍液 + 防冻剂。

   谢花后: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12.5%腈菌唑水乳剂2 0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 000倍液+25%甲维盐·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糖醇硼钙悬浮剂1 000倍液。

   套袋前: 8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苦参碱水剂 1 000 倍液 +3.2% 高氯·甲维盐微乳剂 1 000 倍液 + 糖醇钙 1 000 倍液。

   套袋后: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硅唑等)、杀虫剂(阿维菌素、噻虫·高氯氟、螺虫乙酯、高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等)、杀螨剂(阿维·螺螨酯、阿维·乙螨唑、联苯·乙螨唑)等药剂交替混合使用,以保护叶片为主,全面防治病虫害。

0 阅读:0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