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小年”是点亮“大年”的一盏灯,也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被称“交年”
小年怎么过?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小年不放假,也就是下班之后看看晚会,家人聚在一起吃个糖瓜
其实呀,“小年”民俗中可是蕴藏着丰富的育儿意义,尤其是家里面有孩子的家庭,父母就应该多了解,让孩子了解这些民俗是文化和习俗的继承,也是受益一生的内在实力培养
小年一过,大年就来了
能把小年过好,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说,对孩子都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
首先,过小年,提前把“年味”就体现出来了
其次,节日习俗不能丢,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最后,小年意味着“忙年”开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内在品格
那么,小年要带着孩子怎样过呢?民俗中蕴含的4个“教育机会”,家长们别错过了:01
小年祭灶:教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被称为“交年节”的小年,也被称为“灶神节”、祭灶节”
还记得,儿时每到了小年那一天,爷爷就会虔诚地跪送灶王爷
嘴里还说着:
“感谢灶王爷对我们的一年照顾,还请司命灶神保佑我的一家,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身体健康”
送灶王爷,这便是小年里的“灶神节”,相传灶王爷在这一天会到天庭去跟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如果这家人不够重视、或者作恶多端,那么就会受到惩罚和影响,而灶王爷来年也不会继续保佑平安
小年里的“灶神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传统里的一个民俗、节日
其实,民俗里还蕴含着丰富的育儿意义
何为灶?灶即是造,也是创造食物的烟火气息
传统对灶神的崇敬便是来自“火”,能让人们吃到美味的熟食,后来才慢慢演变成执管灶火的神仙-灶王爷
再后来,灶王爷的管辖范围又扩大了,体察善恶、保佑做好事的人
祭祀,从古至今就颇受重视,据说从清朝后期开始,腊月二十三是祭天大典,为了保平安、也为了“节省开支”,这便是为什么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一个连皇家都知道节俭的节日,更何况是现在普通的我们呢?
现在关于提倡孩子节俭的声音越来越多,可节俭不仅仅是行动上的节约,还有来自传统和意志上的领悟,当孩子真正了解节俭时、也才能真正做好节俭
把有关灶王爷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充分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传统
告诉孩子,灶王爷专门掌管着人们的饮食,也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间考察善恶的官职,如果哪家人浪费不珍惜粮食,那么就会受到惩罚、也不再受到灶王爷的庇佑
通过小年祭灶的虔诚,来教导孩子在饮食上的节约,这种不浪费一粒粮食,跟农民伯伯的“汗滴禾下土”一样,从内在力量方面培养孩子的珍惜意念,这比起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可是更有教育意义
为了更好地展现小年民俗、体现教育意义,我们可以为孩子寻来灶神像,画画能力好的孩子可以自己临摹,也可以打印出灶神素描像让孩子动手去填充涂色
这种带着虔诚信念的亲力亲为,能让孩子度过一个意义非凡的小年,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02
小年扫尘:训练劳动的吃苦耐劳精神
北方小年民俗里,腊月二十三送完灶王爷之后,腊月二十四那天就要“扫尘”
按照传统民俗习惯,这一天,我们需要将家里面打扫一番,准备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年
“扫尘”历史悠久,含有一千多年的《吕氏春秋》就记载了扫尘习俗,出自宋代的《梦粱录·除夜》里也描述了人们扫尘的当时情景
可见,“扫尘”这个民俗习惯,是由上千年沉淀、和演变而慢慢流存下来的历史文化
记得爷爷曾说过“腊月二十四,七扫金、八扫银,腊月也不能扫尘,否则来年容易招瘟神”
另外“尘”与“陈”同音,扫尘也有“扫陈”之意,可以把晦气和不好的霉运都清扫干净,寓意着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腊月二十四那天把屋里屋外都打扫一遍,这是在传承小年扫尘民俗,也是为来年图一个美好愿望和祝福
儿时小年扫尘的记忆当中,一大早就会被爷爷奶奶叫起来,扫地、擦桌子、洗衣服,扫地要从里往外,寓意着辟邪除灾,破损的餐具要丢掉,寓意着工作顺利,打扫卫生的时候还不能打碎物品,因为要岁岁平安
然而,当我把这些扫尘习俗告诉连地都不扫的丈夫时,他竟是一脸茫然,甚至说“我小时候从来都没有干过这些”
刹那间,我似乎也明白了,原来一个懒于做家务的人,都是从小养成的十指不沾阳春水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对孩子最好的意志磨练,就是让他们做家务活,有了小家的担当,将来才会有成人的承受力”
关于培养孩子做家务能力这件事情,平时的表现和训练机会也就是扫扫地、倒倒垃圾、洗洗碗,再加上平时要上学、写作业,孩子能够得到训练的机会也不多
而小年的扫尘就不同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正处于寒假的休息状态,更是一次难得的全面家务活训练
扫尘这天,从里到外、从角落到墙缝,到处都是“家务活”的扫尘任务,陪着孩子一起做好分工协作、任务明确
此外,大家还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做家务,既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坚强品格,也能除旧迎新给家里带来新的面貌、新的心情,而一场全家出动的亲子劳作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劳作体验
03
小年吃糖瓜:提高社交能力的交际水平
小年这天,大家都会用糖瓜、或麻糖来敬奉灶王爷
因为灶王爷小年那天要汇报工作,为了让灶王爷多说一些好话,人们都准备好糖瓜拜祭,希望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嘴巴抹油、多进美言
就这样,小年准备糖瓜的习俗就流传至今,而小年吃糖瓜,除了是一种风俗习惯,其实也包含着对为人处世的社交技巧-以和为贵
给孩子讲一讲用糖瓜敬奉灶王爷的故事,感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有人说,用糖瓜敬奉灶王爷希望多说好话,这不是贿赂吗?
并不是这样的,小年那天送灶王爷开开心心上天庭汇报工作,为的就是“敬”、与“和”字,这也是为人处世的社交之道
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不管任何时候,“会说话”、和“嘴巴甜”的人更受欢迎,在人与人的交际和相处里也会占据上风
有效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交际水平,亲子沟通就是语言传递的效果导向,好的亲子沟通也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和孩子没办法沟通,没说几句话就争锋相对”,其实这就是未掌握沟通的社交技巧
就跟灶神节家家户户要送灶神、准备糖瓜来孝敬一样,“送”、“礼”代表的是敬意,也是暖人心的为人方式,尤其是社交中太过直白、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讲话方式,是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所以,小年吃糖瓜对孩子是提高社交能力的交际水平,家长也何尝不是呢?
在这一天,家里面老老少少聚在一起看看春晚、讲讲故事,然后再一起吃吃糖瓜…
当我们都放下曾经的不快、和芥蒂时,那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距离,自然就不会那么复杂而疏远了
04
小年贴春联:激发对新年的期盼和目标
听着童谣长大的我们,是否还记得这段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滴沥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来了,“年味”也就来了
《元日》描写新春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实这里的“桃符”,就是后来的春联和门神
而关于贴春联,有些地区是除夕那天贴,有些地区小年就开始贴了
但不管贴春联是哪一天,这些都包括了对新年祝福、和除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除夕吃团圆饭那天,口才好的人会把对来年的愿望寄托在美好的话语里,而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大抵只知道这是祝福和吉祥话
春联,就像是春天一样,我们种子一颗种子,在这一年里还要为了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为的就是等到秋冬季节去实现当初的愿望
所以,贴春联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参与进来,并且,贴春联时让他们许下美好愿望,来自亲身体验过后的感悟更容易激发目标和斗志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如今贴春联的方式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不是用双面胶、就是透明胶带,我们也可以把贴春联的方式回归到以前的熬制浆糊、手写春联
其实,春联贴的是传统习俗、过的是节日气氛,所体验的更是文化传承
儿时记忆里的熬制浆糊就是满满记忆感,想要春联粘贴牢固,就要看纸糊熬制时的浓稠效果了
每到了除夕一大早,就会烧火熬浆糊,先准备好温水,再放入适量面粉加热搅动,等到粘稠粥状后就可以贴春联了
这种看起来繁琐的浆糊熬制,恰恰是孩子不曾体验过的劳作快乐
此外,不管是小年贴春联、还是除夕贴春联,还可以让孩子试着做一些难度比较小的窗花剪纸,准备一些红纸、再搜索一些教程,代表新年美好寄愿、和期盼的福气就开始动工啦~
那么,关于过年那些蕴含育儿的教育机会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发现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