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位于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干旱。这次干旱导致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粮食出现了大面积的减产。因此该地的民众也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大饥荒”。
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能爆发饥荒。这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来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却真实地发生了。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本次饥荒最终波及了全印度11081个村庄。超过1.7亿人的生计因这次“大饥荒”而受到影响。
(“大干旱”中的印度农民)
但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印度每年都要向世界各地运送超过1000万吨的小麦。这些小麦完全足以让那些在饥荒中挣扎的人们不用再挨饿了。
可是印度政府却像完全不在乎这一部分人的死活一样,固执地推行着“粮食出口”政策。
那么,印度政府为什么宁可将每年多出来的粮食拿去赚钱,也绝不将他们分发给受灾的民众呢?在如此畸形的政策之下,普通的印度穷人又应该如何生存呢?
(正在收割粮食的印度农民)
一 屡遭饥荒的“悲惨国度”单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上来看,印度的自然条件其实并不算差。它不仅拥有适宜的水热条件,还有大片肥沃的耕地。因此在几千年前,这里才能孕育出一个伟大的文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全印度大约有可用耕地1.7亿公顷。这些耕地占到了印度国土总面积的51.61%。从数量上来看,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中国的两倍有余。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印度人民还是饱受“饥荒”的摧残。其实从这片土地诞生了印度教以来,印度人民的生活就十分悲惨。
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供养着上层贪图享乐的统治阶级。这让整个印度社会看起来都显得格外畸形。
(正在田地间劳作的印度农民)
后来英国人来到了这片土地上。这些英国殖民者对于如何统治印度人民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希望源源不断的将这里廉价的原材料运回英国本土。
在英国人长期倒行逆施的统治之下,绝大多数的印度人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为了减少驻军的成本,伦敦甚至还要求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直接向当地的农民征集粮食。
这让本就生活艰难的印度农民变得愈发悲惨。在当时的几十个印度土邦当中,时常有抵抗运动发生。
而在东印度公司的管辖区内,如有农民胆敢抗税或欺骗殖民者,他们将会被以残酷的方式处死。
(描绘“英国人殖民印度”的绘画)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8世纪的英属印度,至少有3500万人死于饥荒。而光是在1791年到1792年的德基巴尔塔饥荒中,就有1200万人惨死街头。
1866年,由于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明显减弱,人们已经预料到当年的农业收成一定不会太好,可英国殖民者根本没有将备荒的事情放在心上。
当年夏天,奥里萨邦果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在这样的情况下,粮食大面积歉收。但殖民政府却要求当地百姓按时缴纳粮食,这使得当地的农民根本无粮度荒。
(“饥荒”中的印度民众)
终于在1866年的7月,“饥荒”席卷了整个奥里萨邦。一夜之间粮价飞涨,即便是一些小地主也根本买不起粮食。在这样的情况下,负责管理这里的英国官员却根本没有任何动作。
当时的伦敦,正在为了英国的对外战争吵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人去关心印度奥里萨邦的灾情。有一些英国议员甚至在议会里高呼道:
“我们不需要给予印度人任何救济,没有救济就是最好的救济!上帝会帮助他们的。”
(正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印度农民)
而当时的印度总督也在自己的述职报告里恬不知耻地说道:“我认为我们现阶段的策略是妥当的。如果政府试图对居高不下的粮价做些什么,那将破坏经济的自然规律。”
虽然在大饥荒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英国政府曾经试图从其他的殖民地调拨一些粮食来缓解印度奥里萨邦的灾情。
但是这场“大饥荒”已经造成了超过100万人死亡。殖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太弱、太迟了。
(“大饥荒”中的印度民众)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印度境内又爆发了多次大饥荒。这些饥荒中,累计有2000多万人丧生。别说是英国人的殖民政府,就连印度人自己都对这些饥荒中的死难者感到麻木了。
到了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曾经想通过“增产粮食”的方式来缓解印度境内的饥荒。但英国自己的“国运”却在20世纪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
1941年,日本军队在太平洋上击败了曾经的霸主英军。第二年,日军便迅速的攻占了新加坡以及英属缅甸的绝大多数地区。
而这对于英属印度来说,可谓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被日军俘虏的英国士兵)
当时整个英属印度约15%的粮食都需要从英属缅甸进口。而缅甸又是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生产地,英国人丢了缅甸也就失去了后勤补给的基地。
万般无奈之下,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干脆下令:从原本就粮食不足的英属印度再调拨一大批粮食支援前线的英国军队。
(入侵缅甸的“日军士兵”)
虽然早有人就此事劝说过丘吉尔。但丘吉尔却毫不在乎的说道:“我宁可在印度饿死100个人,也绝不愿意让的一个英国士兵饿死!”
最终,英国政府的倒行逆施果然在印度的孟加拉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根据相关历史学家的统计,这场“孟加拉大饥荒”至少夺走了300万人的生命。
“孟加拉大饥荒”发生之后,印度国内的各种民族主义运动便开始活跃了起来。
(“孟加拉大饥荒”中的印度民众)
经过英国人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印度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能实现国家独立,印度人的生命将永远贱如草芥!
但令所有印度人都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印度实现了领土和政治上的独立。他们也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改革”。
而这对于普通的印度民众来说,也不过是从一场悲剧走向另一场悲剧而已。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在印度独立之后,绝大多数的印度人甚至都没有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这注定了一个可怕的结果:“饥荒”绝不会因为印度的独立而销声匿迹。
那为什么在印度独立之后,普通的印度民众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呢?而这些印度民众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呢?
(“大饥荒”中的印度儿童)
二 境遇悲惨的“印度农民”
从历史上来看,印度的国情与中国十分相似。整个印度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阶级”的手里。而那些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绝大多数都只不过是给地主家打工的佃农或长工。
而印度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彻底的社会革命。因此地主阶级也没有完全被消灭。
再加上印度普通人根深蒂固的“种姓思想”,一张看上去天衣无缝的“剥削网络”便形成了。
(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女性)
不过这样的情况与印度的建国历程是分不开的。当年印度国父尼赫鲁与圣雄甘地一起通过国大党领导全印度人民的独立斗争。最后,他们却以极其温和的方式获得了“独立”。
尼赫鲁和甘地几乎都是出身于高种性的地主或官员家庭。要让他们去带头革自己家族的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印度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剥削与不平等之上的。在中文互联网上,一度有网友开玩笑称:整个印度实际上只有一亿国民,其他十三亿只不过是奴隶而已。
(“印度国父”尼赫鲁)
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工业产品或高精尖的技术产品来赚取外汇的。但印度偏偏没有成熟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像硅谷那样高端的科技人才聚集地。
虽然印度拥有举世闻名的“软件之都”班加罗尔。但这座城市的软件行业并没有中文互联网上所传得那么神。
除了少数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之外,绝大多数的印度企业都只不过是在为美国做“技术代工”而已。
(印度城市班加罗尔)
另外,虽然多年以来印度理工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字工程师。但这些工程师在毕业以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前往美国就业。几乎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留在印度。
因此,印度只能依靠非常低端的粮食出口来换取为数不多的外汇收入。而这必定会威胁到本国的粮食安全。但印度底层人的性命在那些官员们看来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印度理工学院”的外景)
2020年,印度境内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农民抗议运动”。这次抗议运动的发起人告诉BBC的记者:他们就是要向印度中央政府“讨个公道”。
每年都有许多印度农民因为饥饿而死,但这个国家却从来不缺少粮食。
根据这些抗议者提供的数据,每年都有超过两万名印度农民因为无法支付政府的高额税收而被迫喝农药自杀。而在他们去世之后,政府也不会给他们的家人提供任何抚恤和帮助。
(正在抗议的“印度农民”)
在这次抗议运动当中,人们在新德里的街头静坐示威,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但几个月过去了,印度政府也没有任何妥协。因为单靠静坐,并不足以对印度政府形成威胁!
虽然有一部分思想激进的抗议者喊出了“推翻印度政府,刺杀总理莫迪”的口号,但这在印度社会当中显然是没有什么号召力的。
绝大多数的农民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对于政治全然不关心。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
不过更可悲的是,根据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这次农民抗议运动,实际上是由一些地主策划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逼迫政府减少对土地和农产品的征税。
至于参加抗议的绝大多数农民,只不过是拿了地主的钱负责来广场上做做样子罢了。可对于这样的待遇,绝大多数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就已经很满足了。
(正在抗议当中的“印度农民”)
有一位名叫辛格的印度农民对BBC记者非常直白地说道:
“我来这里抗议一天,他们就会给我们发600卢比(约合50元人民币),还会负责给我们提供食物和住所。这可比我们在田地里耕作挣钱多了。”
(“BBC广播公司”的办公大楼)
这些印度农民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切压迫的最底端。即便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拿着那些参加抗议的佣金回家之后。
也许他们还是买不起当天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和物资。因此,饥荒和动乱的悲剧依旧在这片土地上不断重复着。
那么印度农民的未来难道会一直在这种“怪圈”中挣扎徘徊吗?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声势浩大的“印度农民抗议”)
三 高原上的“红色卫士”其实从印度农民的遭遇上来看,许多人或许都会想起上个世纪的民国。在如此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印度社会也产生了一些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大多受到了中国革命的启发,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开始在印度社会的农村地区不断开展武装斗争活动。
在1967年的印度大吉岭地区,当地政府正准备组织军警下乡征收农民的粮食。但此时这一地区却涌现出了一批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
(高举“毛泽东像”的游击队员)
这些人振臂一呼,所有的村民便团结了起来,枪在政府军的前面将粮食抢收一空。等到政府军抵达预定区域的时候,还遭到了当地村民和这些红色游击队武装的顽强进攻。
后来,这支发源于印度大吉岭地区的游击队武装不断扩大。直到今天他们依旧在广大的印度农村地区支持着当地农民的“抗征粮、抗压迫”活动。
在这支充满革命性的队伍里,没有性别歧视,也没有种姓的区分。大家彼此之间都以“同志”相称。这对于被压迫了几千年的印度农民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件新鲜事了。
(印度“红色游击队”的队员)
而且最令印度底层人民心动的是,这只红色游击队所到之处,都会像当年的中国红军一样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
当地的穷苦农民可以在游击队员的帮助下获得自己的土地。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游击队员们还会从自己的口粮里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当地的贫苦群众。
游击队的这些做法,使他们在当地“深得民心”。
(手持“突击步枪”的印度游击队员)
许多印度穷苦百姓甚至直接加入了游击队,为了实现印度版的“耕者有其田”而不断奋斗。在长期的斗争当中,
大家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当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后,他们的生命才不会被忽视!
虽然如今的国际新闻对于这支“红色武装力量”报道得很少,连印度政府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但是每每当他们出动的时候,都会令印度政府感到十分头疼。
(印度“红色游击队”的成员)
在这支游击队武装发展形势较好的时候,他们的影响范围一度涵盖了全印度的20个帮233个县。
他们的政令高度统一,可以迅速传达到组织的每个地方。这也与印度政府的臃肿和低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2019年时,这支游击队的发言人曾经公开表示道:“我们的目标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带领印度人民摆脱苦难。而且我们将在2050年之前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
(印度“红色游击队”的活动范围)
2020年4月,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派出了2000名精锐部队的成员兵分五路进剿印度中部地区的“红色游击队武装”。他们不仅装备了先进的俄式武器,还运用了美式无人机等装备。
但他们依旧低估了“红色游击队”在当地的活动能力。游击队中一只由几十人组成的小部队在印度政府军的三路围攻之下,依然能够轻松的反败为胜。
最终这400多名游击队员不仅击溃了政府军的进攻,还从他们的手中夺得了大批给养物资。随后他们便在印度政府军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撤进了山区。
但在这次围剿之后,莫迪政府还是在媒体上高调的宣称“政府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且他们还请了一些专家出来砰击“红色游击队”,将他们污蔑为暴力分子。
但事实是不会因为莫迪政府的“谎言”而改变的。仅仅在2022年2月印度中部地区的乡村警察岗哨就遭到了三次来自“红色游击队”的进攻。
不过这些游击队成员倒也十分讲究。他们只不过是取走了警察局里的粮食,并没有伤害那些警察的性命。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警察在看到游击队员冲进门的时候,便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举手投降了。
2022年4月,印度中部的一座监狱又遭到了游击队员的进攻。至少有40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犯被他们从监狱当中放走。
这对于印度政府军来说可谓是一场“耻辱性的大败”。但莫迪政府依旧像之前那样“嘴硬”,拒不承认游击队员们的战果。
在一些游击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那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游击队员们甚至还和当地的政府达成了协议:
只要当地政府不再大规模的强征农民的“口粮”,并对他们的损失给予补贴,游击队员们可以停止对政府军的攻击。
(游行中的“印度民众”)
虽然这些“红色游击队员”们在印度国内所起到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他们的行为确实给在苦难中挣扎的印度底层人民带来了一丝仅存的希望。
这也是印度这个国家中难得的一件“幸事”了。
任何看上去激进的革命行动,其实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印度政府多年来实行的苛政让底层的农民生不如死。
(正在召开会议的“游击队员”)
明明这些农民才是粮食的生产者,但他们却要忍受无穷无尽的饥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一只信奉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游击队”也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存续于那片土地上的人民之中。当统治阶级将自己的镰刀挥向最底层的人民时,他们就已经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而人民也必将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他们做出反抗。真正困扰印度人民的或许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饥饿”。
当那一抹红色的理想足以影响每个人的内心时,印度人民或许才能真正的获得解放。而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够来临,那将是属于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Viewpoint: How British let one million Indians die in famine》Dinyar Patel,BBC
《Most famines in south India under British rule due to minor rainfall fluctuations, rather than extreme events》Sahana Ghosh
《Were Indian Famines ‘Natural’
Or ‘Manmade’
》Tirthankar Roy
《GLOBAL HUNGER INDEX》ZERO HUNGER
《India's Maoist Insurgency: A Federal Problem with a Federal Solution》Jason Miklian
《The legacy of Maoism in India》Samantha Agarwal:糖葫芦责编:Z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