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一说起那个代号101的男人,都说他是军神,发明了“三三制”、“一点两面”、“四快一慢”等六大战术。其实这都是基层指战员在长期的战争中摸索出来的,101再加以提炼总结出来的,并非他一个人的创造发明。事实上,到了后期,他反倒成为我军战术发展的绊脚石。
【郭兴福】
60年代初期,第100团2连连长郭兴福创造了一套全新的训练方法,把练战术、练作风、练思想结合起来,针对每个战士的不同特点,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每一名战士都练成小老虎。
这套训练方法后来被称为“郭兴福教学法”,并很快在全军范围内开始推广。这也掀起了我军一次练兵习武的热潮,各种大比武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
可以说,这种风气极大地促进了我军的基层战术水平,这一时期,我军的单兵战斗力可以说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比如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庞国兴等三名掉队的战士自动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并一举消灭印军一个炮兵营。
郭兴福也因此成为军中名人,并受到了上级的亲切接见。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悲剧由此开始。“郭兴福教学法”给他带来的不是荣誉,而是灭顶之灾。
1966年,郭兴福被逮捕,罪名是“反突出罪”。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罪名都是一头的雾水,什么是“反突出罪”?要突出什么?
这是101在1964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部队的军事训练搞得过于突出,占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冲击了思想政治工作,部队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他说,“打仗主要靠政治,军事不是战斗力的根本因素。如果政治上一塌糊涂,敌人来了向后跑,军事技术再好也没有用。如果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矛盾,那么军事训练就应该让路。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突出政治。”
【在101的要求下,部队根本不敢搞训练了】
101要求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占比要达到七比三。不管什么部队,政治教育的时间要占到一半以上,全训部队的军事训练可以占40%,半训部队则为20%。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心钻研军事技术的郭兴福成了反面典型,被安上了一个“反突出”的罪名。他被关进了牛棚,受尽折磨。
夏天40度的高温,他被勒令嘴里叼着稻草在水泥地上爬行,一边爬一边磕头,嘴里说“我有罪”,还不能让稻草掉下来。冬天要戴着铁皮帽子游街,寒风凛冽,帽子都冻在头上,撕都撕不下来。
一个全军训练模范被101折磨成这个样子,让所有人都寒了心。部队里流行一句话,叫“政治教育要多少给多少,军事训练剩多少算多少”,“多训练不如少训练,少训练不如不训练”。
部队的军事技能和战斗力出现了严重下滑。在野营训练中,出现了部队不会行军、宿营、警戒、做饭等问题。野营时部队两个小时都搭不起营房,炊事班两个小时都做不熟饭,营级以下干部不懂本级战术等问题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101还以“破除洋教条”为名,反对军队的正规军事训练,烧毁军事书籍,连他自己总结的条例条令和教材也销毁殆尽。后来又大幅度裁减军校,全军院校一下子被砍掉三分之二。
【庆幸的是,这一时期除了珍宝岛外,并没有大的战事】
在101的倒行逆施下,军队战斗力跌至谷底。庆幸的是,这一时期没有大的战事发生,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1年9月101死后才慢慢有所改变,但造成的影响却是长期的。部队虽然逐步恢复了军事训练,但却出现了“战士想学没人教,干部想教不会教”的情况。所有人不得不从零开始重新摸索。
直到1979年的自卫还击战,部队的战斗力都没有完全恢复,较之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和1962年的对印作战都有较大差距。那些说101是军事奇才的人可以歇歇了,他几乎要把全军带上一条不归路,更成为我军战斗力发展的一块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