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开心的李鬼
编辑 | 开心的李鬼
前言
特朗普凭“MAGA”口号俘获民心,带着制造业空心化、蓝领失业等烂摊子入主白宫。他认定中国是美国制造业复兴“绊脚石”,坚信高关税能逼企业回迁、打压中国。
特朗普以为这是重振美国的“必胜棋”,却没想到,这场他亲手点燃的关税战火,最终烧向了3亿美国人的生活根基——当波音因中国订单锐减裁员、超市货架物价飙升时,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正让美国民众成为最直接的“人质”。
美国大企业的困境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如凶猛风暴,席卷美国各大企业,传统制造业与高科技领域均深陷困境。
波音,全球航空业巨头,曾是美国制造业骄傲,凭借先进技术占据全球客机市场半壁江山,直接解决15万人就业,产业链带动160多万岗位。中国市场对波音至关重要,2018年,中国采购量占其生产总量的25%。
但2019年,波音787MAX客机连续发生严重事故,中国率先停飞,众多国家跟进,波音声誉受损、订单锐减。好不容易熬到中国解禁,特朗普政府却挑起关税战。作为反制,中国航空公司停止接收新客机、暂停进口相关零配件,波音大量新客机被退回,交付飞机搁置。
目前,波音积压760多架未交付客机,多数来自中国订单。订单流失致生产计划打乱,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只能裁员、削减研发投入,长远看,核心竞争力被削弱,在与空客的竞争中渐落下风,其遭遇是美国传统制造业困境的缩影。?
高科技领域的英伟达也在关税战阴霾下挣扎。作为全球知名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凭借技术优势在芯片市场地位重要,中国是其重要市场。为配合美国出口管制又维系中国市场,英伟达两次降低出口芯片制式。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科技打压升级。2025年4月15日,美国商务部无限期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主力产品简配版H20芯片,这让原本预计今年在中国实现160亿美元销售额的计划泡汤,业绩遭受重创。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深知自由贸易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禁令发布后立即访华解释,称将优化产品体系保证供应,可在严苛政策下,英伟达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其困境反映出美国高科技产业因关税战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这对依赖全球市场的高科技产业近乎致命打击。
普通民众的生活巨变
关税战的硝烟早已从企业战场蔓延至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曾被“中国制造”包围的美国消费者,正经历着生活成本与消费习惯的颠覆性震荡。?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关税攀升已触发物价连锁反应:服装价格短期或飙升60%,基础药品上涨12%,食品价格增加2.6%。一个典型美国家庭年均生活成本激增4700美元——这笔相当于中产月收入的开支,正挤压着本就脆弱的家庭预算。
糖尿病患者每月药费多支出200美元,年轻父母为孩子购置冬装时需多花三倍预算,普通家庭的餐桌也因食品涨价被迫缩减肉食开支。?
物价焦虑催生了荒诞的消费奇观:特朗普宣布加税当晚,纽约、洛杉矶等城市超市爆发“中国商品抢购潮”。货架上的羽绒服、电饭煲、儿童玩具被一扫而空,芝加哥某华人超市甚至出现消费者为最后一包中国产纸尿裤争执的场景。
与此同时,横跨太平洋的“反向代购”热潮正在兴起——美国买手拖着空行李箱涌入深圳华强北、上海城隍庙,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美国用户购物金额同比暴涨200%,中国产的智能手环、小家电、美妆产品成了他们的“省钱密码”。
有数据显示,即便算上国际运费,美国消费者通过中国电商采购日常用品仍能节省30%-50%开支。?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生活地震,暴露出美国经济的深层矛盾:当“美国优先”的政治口号撞上民众真实的生活账本,普通家庭用脚投票的选择,恰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尖锐的讽刺。
那些曾在竞选集会上为“MAGA”欢呼的选民或许未曾想到,他们为政治理想买单的代价,是每天打开钱包时的真切刺痛。
美国企业的连锁反应
美国企业在关税战的冲击下,成本上升与销量下降的双重困境,如同一对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住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为了在这场艰难的生存之战中求得一线生机,企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极端措施来削减成本,而这些措施的背后,却是无数普通美国民众的失业与生活困境。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首先想到的便是降低员工的工资。在他们看来,员工的薪资支出是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降低工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
于是,在关税战的阴影下,美国许多企业纷纷开始实施降薪政策,员工们的收入大幅减少。对于那些原本就靠着微薄工资维持生计的普通美国民众来说,降薪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难以承担家庭的各项开支。
然而,降薪往往只是企业削减成本的第一步。随着关税战的持续升级,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仅仅依靠降薪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裁员成为了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许多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大量员工失去了工作,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裁员的浪潮席卷了美国的各个行业。无数家庭因此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制造业领域,许多工厂因为订单减少、成本上升而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大量工人被迫下岗。
例如,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曾经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关税战的影响下,许多汽车制造商面临着零部件供应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裁员人数不断增加。
在服务业,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消费者信心下降,旅游人数减少,酒店入住率和餐厅客流量大幅下滑,许多服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裁员自保。
失业率的上升,不仅给失业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也对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失业者的消费能力下降,也使得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萎缩,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应对与底气
面对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狂潮,中国以大国定力从容破局,用前瞻性布局与精准施策构筑起战略护城河。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博弈背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化浪潮的深刻洞察,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驾驭复杂变局的智慧彰显。?
早在2018年关税战硝烟初起时,中国便启动贸易多元化“换挡键”。一组数据勾勒出转型轨迹:2024年中美贸易占比降至11%的历史低点。
而东盟连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额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8.2%,相当于每天有超200亿元货物在南海航线上穿梭。
这种“去单一化”战略在欧洲同样奏效:当德国汽车巨头依赖中国电池供应链时,法国美妆品牌正通过进博会敲开14亿人的消费大门,中欧贸易额五年间增长47%,形成“高端技术—中国制造”的深度互嵌。?
美国政客曾幻想“产业链转移”,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拥有全球唯一覆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体系。
波音787的钛合金紧固件、特斯拉电池的隔膜材料、苹果手机的摄像头模组……这些“美国制造”的光鲜标签下,隐藏着超3万家中国供应商的支撑。
五角大楼报告曾无奈承认:F-35战斗机的3D打印部件有70%来自中国企业,即便倾尽美国之力,重建同等规模产业链也需至少15年。这种“你中有我”的深度依存,让所谓“脱钩”沦为政治呓语。?
当关税大棒砸向出口企业时,中国14亿人的消费市场轰然启动。“双循环”战略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三年增长210%,智能家居渗透率突破60%,银发经济催生万亿级市场——2024年国内消费对GDP贡献率达82.5%,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稳定器”。
苏州一家原本90%出口的小家电企业,通过电商转型后国内销售额暴增500%,其研发的智能空气炸锅登上抖音爆款榜,印证着“内循环”的强大动能。?
中国的应对从来不止于防守。当美国农场主望着堆积如山的大豆发愁时,中国用“农产品替代计划”完成漂亮反击:2024年从巴西进口大豆增长62%,阿根廷牛肉对华出口量翻倍,美国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从21%暴跌至9%。
更让硅谷震颤的是稀土“王牌”: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咽喉”,中国掌握90%的分离产能和80%的深加工技术,当出口管制措施落地,美国电动车企不得不将电池工厂建到中国内蒙古,苹果公司的芯片研发也因镨钕金属短缺推迟三个月。?
在纽约时报惊叹“中国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时,RCEP生效三年来区域内贸易额突破12万亿美元,中欧班列十年增长800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达150多个。
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美国企业为关税壁垒叫苦不迭时,特斯拉上海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星巴克在中国开出第7000家门店,见证着“中国机遇”的不可替代性。?
结语
展望未来,关税战持续将深刻影响中美及全球经济。美国企业重创或促使其政府审视贸易政策,虽国内施压增大,但政策调整存政治阻力。
中国展现经济韧性,未来将推进贸易多元化、深化国际合作以降风险,同时加强科创、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内生动力。
这场博弈无赢家:贸易保护主义既难解美经济困局,又破坏全球秩序。历史证明,平等对话、互利合作才是正途。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唯有摒弃保护主义、回归合作轨道,在全球化浪潮中构建开放包容的贸易体系,方能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素材来源:
[1]环球时报丨“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已有飞机被退回美国”
[2]金融界丨关税引发美国民众不满 特朗普经济问题支持率创新低
[3]直新闻丨关税战重挫美国,特朗普扛不住了?丨冰镇热点
[4]京报网丨特朗普投下对等关税“核弹”,对世界和中国的冲击有多大?
[5]湖南日报丨中国制造掀起“反向代购”风潮 美国游客用支付宝消费涨200%
[6]人民日报丨美国人开启疯狂囤货模式,“中国商品被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