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街头的霓虹映照在湿润的地面,电动车的引擎声在街角穿梭,一个戴着海底捞制服的年轻人低头查看手机上的订单地址,蓝色的屏幕光映在他的脸上。他的履历里写着“985本科”,但他现在的身份是外送员。他低头踩下电动车的踏板,穿过城市的喧嚣,把外卖送到客户手里。
这不是小说的情节,而是海底捞最近的招聘启事引发的讨论:招聘211/985的高学历外送员,并给予相应的学历补贴。这条消息像一块石子落入池塘,舆论立刻炸开了锅。有人惋惜:“985毕业生送外卖,真是浪费人才。”也有人嘲讽:“学历再高,不还是得靠体力赚钱?”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一个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做外卖员,意味着学历贬值,还是意味着社会正在重新定义人才的价值?
媒体的声音总是充满矛盾。昨天他们还在指责大学生端不起“孔乙己的长衫”,劝年轻人脚踏实地,如今又批评企业“浪费人才”,把高学历学生安排在基层岗位。但什么叫浪费?什么又叫合理?
海底捞的解释是,“所有人都要从基层做起”,这句话听起来熟悉又陌生。过去的传统行业一直有这样的晋升模式:新员工需要从一线轮岗,熟悉所有业务流程,才能有管理的资格。这不是海底捞首创,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连锁企业也是如此,甚至一些制造业巨头,如丰田、华为,也要求管培生经历一线轮岗,以了解最基础的业务。只不过,当这样的规则遇到211/985的高学历人群,便变得有些刺眼。
学历的光环,进入职场后还能持续多久?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通货膨胀正在发生。本科毕业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硕士、博士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根据2023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985高校的毕业生,有近20%最终从事的工作与学历不匹配,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低技能行业,如外卖、直播、网约车等。
如果说10年前的985光环意味着优越的职业起点,那么在今天,学历的贬值让它变成了一块浮动资产,在职场的海洋里,它的实际价值取决于市场,而不是头衔。对企业而言,在高学历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选择更高学历的员工只是优化筛选的一部分,毕竟,当市场上硕士都比本科生多的时候,谁还会为“985”这个标签额外买单?
职业的匹配,真的那么重要吗?
海底捞的招聘条件很简单:会骑电动车,身体健康,而985、211的学历在这里并不是门槛,而是一种“加分项”,就像在餐厅里选购食材,一块普通牛排可能售价50元,而贴上“进口和牛”的标签,它就能卖到200元。但问题是,牛排的品质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别吗?985的学生送外卖,比普通外送员送得更快、更准、更有服务意识吗?
在知乎上,有网友调侃:“不如让211的外送员附赠英语口语训练,或者在送餐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毕竟他们学了那么多知识,总不能浪费。”这个玩笑道破了一个事实——学历在某些职业上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在海底捞的体系里,学历的价值是用来储备管理人才,而不是决定谁送得更快。因此,学历补贴也许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让企业能够筛选出更符合其文化的人才,而非简单地“浪费”一个985。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真的提供了向上的通道。如果985毕业生进入海底捞,最终的职业发展仍停留在外卖岗位,那学历的贬值就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企业的资源错配。曾经有财经记者调查过海底捞的晋升机制,发现学历越高的员工,确实更容易被提拔到管理层,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坚持两年以上。如果只是短暂轮岗,最终还是会被淘汰回归市场。那么,这种“从基层做起”的模式,究竟是培养人才,还是消耗人才?
学历与现实的碰撞,谁才是输家?
职场的规则永远不会只围绕学历运转。一个985毕业生进入海底捞,最终的职业发展取决于个人能力、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起点。市场不会为学历买单,它只会为匹配的技能买单。在科技公司,编程能力比学历重要;在金融公司,社交资源比学历重要;在餐饮行业,执行力和服务意识比学历重要。
但学历的意义真的就此消失了吗?也许并不。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985/211仍然是他们跨越阶层的唯一可能。它并不保证一个光辉的未来,但它提供了一张进入竞争的门票。而当这张门票被送往基层,甚至流入低技能行业,社会的教育投资是否真的得到了回报?
在深夜的街头,那个985外送员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间穿梭。或许他只是暂时的迷路,或许他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或许他正在为未来的晋升铺路。但无论如何,他的学历只是一个背景,而不是结局。职场的规则一直在变,学历的价值一直在流动。真正的问题不是985送外卖值不值得,而是当学历失去光环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海底捞的钟摆依旧精准地摇摆,外卖订单的铃声在手机上不断闪烁,城市的夜晚依旧明亮,故事仍在继续。
新闻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