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大不是福?瑞士研究发现,这类脂肪才最要命

如是者有为 2025-02-19 17:37:47

人到中年,身上的肉不听话了,肚子大了一圈,裤腰勒得紧,可精神还不错,体检也没查出啥大毛病。有人说,男人到了这个年纪,稍微有点“富态”是正常的,不用太紧张。但瑞士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指出,胖不胖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脂肪到底藏在哪里。如果全堆在一个地方,哪怕你体检指标暂时正常,也可能埋下了健康隐患。

人到中年,身上的肉不听话了,肚子大了一圈,裤腰勒得紧,可精神还不错,体检也没查出啥大毛病。有人说,男人到了这个年纪,稍微有点“富态”是正常的,不用太紧张。但瑞士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指出,胖不胖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脂肪到底藏在哪里。如果全堆在一个地方,哪怕你体检指标暂时正常,也可能埋下了健康隐患。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对超重人群的细胞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有四分之一的胖人,尽管体重超标,但代谢指标完全正常,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血脂水平都很理想。而与此同时,有些人看上去并不算胖,但身体内部的代谢状况却非常糟糕,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远超外表更胖的人。这说明,传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已经不够准确,光靠体重数字来判断健康,根本不科学。

研究进一步发现,决定健康的关键,不是你胖不胖,而是脂肪分布的位置。脂肪如果主要堆积在皮下,比如手臂、大腿,那问题不大,甚至有些皮下脂肪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脂肪集中在内脏,比如包围着肝脏、胰腺、肠道,那就很可能影响代谢功能,增加慢性病风险。数据显示,内脏脂肪过多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3倍。而那些肚子大、腰围超标的人,往往就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囤积型”。

很多人到了中年,血糖、血脂、血压开始“集体上升”,其实很大程度上和内脏脂肪增加有关。科学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腹部囤积脂肪,尤其是45岁以后,肚子变大、腰围增加,绝不仅仅是吃多了、动少了的问题,而是身体的脂肪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女性的内脏脂肪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祖细胞,能一定程度上调节代谢,而男性缺乏这种机制,所以更容易形成“啤酒肚”,进而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全面失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BMI已经不靠谱,那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健康风险?科学家建议,腰围可能比体重更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男性的腰围如果超过90厘米(约2尺7),女性超过80厘米(约2尺4),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如果你的腰围已经超标,哪怕体重看起来还在正常范围内,也要提高警惕。

这是不是意味着,不用减肥了?当然不是。关键不在于盲目减体重,而是减少内脏脂肪。研究显示,即便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只要腰围减少5厘米,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能降低一半。方法其实也不复杂,第一步是减少酒精和高糖饮食,尤其是啤酒、含糖饮料和高碳水主食,因为这些食物最容易导致脂肪囤积在腹部。第二步是增加日常活动,饭后走一走,每天快走30分钟,比短期的激烈运动更有效。第三步是保证足够蛋白质,比如鱼、鸡蛋、豆类,这些食物能帮助维持肌肉,提高基础代谢,避免脂肪进一步堆积。

所以,别再单纯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了。真正该关心的,是你的腰围有没有越来越紧,是你的脂肪到底藏在哪里。健康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出问题的,但它什么时候找上门,就看你有没有提前意识到。

0 阅读:10
如是者有为

如是者有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