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墨家:真正的侠之大者,百年时间从并肩儒家到没落凋零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55
序言

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哲学派系,崛起于春秋末期,兴盛于战国。

儒家代表孟子曾说:

“天下之言,不归杨(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可见墨家学派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与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学说不同。

墨家根植于劳动者,其开山鼻祖墨子是诸子百家中唯一平民出身的人物,由于其手工业背景,墨家在他的引领下发展成为研究自然科学的独特学派。

由于墨子倡导兼爱非攻,积极帮助弱国自保,加上谙熟各种武器、机械工程制造,使墨家成为挑战大国霸权的“剑侠”,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儒家并肩的学派,在秦汉之初迅速衰败,直至汉武帝时期彻底消失。

从此儒家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法家虽名义上消失,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庙堂,形成所谓外儒内法。

而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的广阔天地,其朴素唯物辩证法内化于中国社会哲学体系。

只有墨家经历百年刹那辉煌,彻底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揭开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神秘面纱

公元前480年,墨子名翟,出生于宋国,他本是殷商王室的后裔。

但随着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以及春秋时期以来的操戈变故,到墨子出生的时候,其家族早已沦为平民阶层,姓也简略为墨姓。

墨子小的时候受过一定文化教育,但因家庭清贫,少年时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他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尤其擅长器械制造。

墨子成人后,不甘平庸,决心外出闯荡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先祖时期的荣光。

他穿着草鞋,步行江湖,开始在各地游学,后投身于儒家门下,学习孔子的《诗》《书》《春秋》等典籍著作。

由于墨子是平民出身,长期接触手工业小生产者,再加上具备文化知识,对“农与工肆之人”表现出极大的同情,这就导致墨子对儒家宣传的等级尊卑产生极大的反感。

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墨子舍弃儒学,建立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理念的墨家。

在兵荒马乱、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墨子的思想犹如一颗炸弹,在当时的社会舆论引起极大震撼。

同时墨子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的暴政,这吸引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追随墨子。

而墨子也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

其风头一度盖过其他学派,与儒家并列为显学,甚至有“非儒即墨”之称。

与其他学派不同,墨家除了自己的学说,还有森严的组织体系,墨家的最高领导人墨子被称为巨子,所有信徒必须服从墨子的命令。

墨家还有自己的法度,他们以改造社会、扶持弱者为理念。

在墨子的带领下,所有墨家子弟全部投入到手工业和农业劳动中去,并掌握各种工程技术,尤其是攻防城池和战争方面。

而墨家子弟在墨子的教育下,都成为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战士,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当然,最津津乐道的当属墨家与儒家的思想斗争。

儒墨之争,“侠者”与士大夫的较量

儒墨之争的根本在于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子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子则反映手工业小生产者的需求。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即平等与博爱。

墨子认为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同时墨子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没有谁是生下来就注定做什么职业,这与陈胜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脉相承。

而且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不管是天子、诸侯还是卿士,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如果做不到一个“贤”字就赶紧让位。

墨子的以上理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级差别”相对立。

儒家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要遵循天命,要认命,社会各阶层要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

同时仁爱也是有远近之分的,爱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呈递减之势。

墨子对儒家提倡的天命大加鞭挞,他认为这样的思想极大磨损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贫富安危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的目标。

墨子与儒家在鬼神和丧葬方面的争斗也很激烈,墨子坚信鬼神存在,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会赏善罚暴,具有鲜明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

而儒家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同时墨子还倡导节葬,反对儒家秉持的久丧厚葬之俗。

墨子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非攻,主要包括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以及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与其他学派和改革家不同,墨子的思想本质并非帮助大国争霸,而是小国自保的防御学说。

在防御理论的支撑下,墨子苦心研究机械制造,研究出各种城市防御设施的构造,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

他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风筝、纸鸢),成为中国古代风筝的创始人,还曾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

当时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身体力行,步行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首都郢都,出发前命令三百弟子直接去宋国帮助守城。

在见到楚王后,墨子与另一工程机械大师公输班模拟攻城战,公输班使出很多招数,被墨子一一化解,充分体现了他在军事防御和手工技艺的才能造诣。

另外,墨子的哲学和科学建树也是一大亮点,展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其中,哲学思想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

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所看所闻为依据,即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逻辑学则体现在逻辑推理和辩学体系。

在自然科学领域,墨子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如:倍、同长、圆、正方形、直线等。

同时他对物理学也颇有研究,首次定义力的概念,深刻阐述了杠杆定理、光与影的关系、小孔成像、声音传播等。

可以说,很多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划时代的发明与工程,与墨子关系很大,而且,墨子绝对是一个思维领先于当时时代的人。

如果后续历代王朝能够让墨家的思想延续发展,中国科技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岂会落得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光彩的学派却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流星划过星空,转瞬间隐去踪迹,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墨家,纯粹人格却又不甘入世的时代绝响

墨家消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与新兴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不兼容。

墨家与儒、道、法等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有自己的学说体系,还是一个高度纪律性的社会组织。

墨家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都听命于他,不得违反,在墨子担任巨子时,有着“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说法。

而且墨家为弱者立命,主张兼爱、尚贤,体现着浓厚的江湖色彩和侠客文化

当时战国时代列国林立,墨家以四海为家,游走于诸侯之间,扶弱抗强,尤其是阻楚攻宋,俨然成为挑战大国权威的剑侠,这种处世哲学在社会分裂时期尚有一席之地。

但一旦“六王毕,四海一”,这样一个纪律严明、影响巨大且掌握军事工程技术的组织势必让专制君主产生极大的戒备心理,也必然不被封建朝廷接纳。

有人也许会问,后来成长起来的道教、佛教也是内部纪律严明的宗教组织,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

别忘了,墨家除了是学术流派,还是一个政治团体,它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主张施加于政治体系中,而不似佛道两家的遁世倾向。

此外,墨家消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扩大势力的吸引媒介,墨家的信徒根基是底层手工业者和劳动者。

它要求信徒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强烈的牺牲精神,学习制造工程器械用于诸侯战争,能够安于清贫,忍受生活的疾苦,还必须对大众怀有博爱之心,不能讲求私人感情。

而墨子本人靠织席捆履换取微薄收入,其行事风格被儒家士大夫戏谑称为“役夫之道”,其学说被认为“情而不智”。

墨家高标准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并非人人所能达到。

佛教虽然也主张禁欲,但作为出世的宗教,它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思想能够让信徒得到心灵的满足,今生的苦难都是通往来世幸福彼岸的舟船。

而墨家的理论是建立在世俗化基础上,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江湖,在争权夺势的庙堂,人们都是为了利益而算计奔波,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墨家要求子弟浸润在江湖大染缸,深度参与政治,却要保持纯洁的内心和高度自律,何其难!

而儒家、道家对自己的信徒从未有过严苛的要求,也没有人身自由的束缚。

正如庄子在《天下》这篇文章中对墨子的批判: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闇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如此看来,墨家门徒的一生也太过凄惨了,这种苦行僧似的生活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慢慢地也就没有了传播的空间。

庄子对墨家的论断倒是十分准确,墨家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完全是墨子个人的魅力和能力。

公元前390年墨子病逝,墨家迅速分裂,各派系争斗不休,到战国中后期衰败。

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再加上民间基础缺失,导致墨家在西汉之后彻底消失,成为那个遥远时代的绝响。

但即便如此,其思想精髓仍然有些许流传,从金庸笔下的侠文化到算术科学,至今仍散发着伟大的光芒。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