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曹冲
3月12日,洪湖市应南村藜蒿种植大棚,藜蒿满眼,蒿香熏人。一副三脚架云台在藜蒿地里格外显眼,一位农民拿着一把藜蒿在手机前滔滔不绝,背后是三五个村民正在采收打包鲜藜蒿。这是“洪湖应南村刘书记”直播带货的档口。
走进听他细说:“蔬菜中的奢侈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大家餐桌,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如果一餐吃不完,就把叶子打掉,用保鲜膜缠起来,放冰箱能保存10天……”
上午8点,刘勇拿起一捆2斤重的藜蒿在手机面前吆喝起来,当天卖出3000多斤新鲜藜蒿。
2023年,刘勇注册个人抖音账号“洪湖应南村刘书记”,搞起直播卖菜,现有近10万粉丝,年销售350万元,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卖菜书记”。
除了当季时蔬,刘勇的抖音橱窗里还有洪湖藕粉、洪湖米团子、公安牛三鲜等特色美食。账号中的短视频内容也十分丰富:“今天洪湖的水又涨了点,你们在外面放心工作,我们洪湖的老少爷们都在堤上!”“几天不来薹菜都出来了,但这怎么都被虫咬了,他怎么管理的?走!去扣他工钱!”
刘勇一口家乡话贯穿视频始终,真实生动的乡村气息拉近粉丝距离。他的粉丝黏性极强,好多人藜蒿吃完了,都等着他开播来买。
说起直播带货,刘勇说这是“村支书必须面对的问题”。
2021年,应南村蔬菜种植基地建成,销售成为不得不面临的急迫问题。藜蒿受市场欢迎,全村一天最多批发2万斤,但差价太大:贩子到田间地头收购单价只有1.4元,但超市价格最高20元。如何将藜蒿利润更多留在村民手中?刘勇想到了直播带货。
“省去中间商,畅通销售渠道,这是直播带货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最大好处。”刘勇认为,现在电商平台多,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为保障农产品进城提供有利条件。
“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不少否定和调侃声音。”刘勇坦言,最开始搞直播带货时很犹豫。抛头露面这种事,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贪慕虚荣、爱出风头。后来慢慢适应镜头,逐步训练口才和肢体语言,加上农业部门培训,刘勇变得越来越自信,也有了感觉。
“第一场直播卖出5单藕带,我们都很振奋!”刘勇回忆起直播带货经历很是感慨。每天早上,他就和乡亲一起往地里走,村民拿着镰刀,他扛着三脚架和云台。“村民拿的是传统农具,我拿的是新式农具,他们搞生产,我搞销售,大家配合越来越默契,经济也越来越活。”
2月22日一大早,村委会堆满村里奶奶们提来的白菜薹,200多斤。当天下雨,上街卖菜不方便,就想请刘书记开直播帮忙卖掉。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应南村村委会。虽然是周六,刘勇还是开播了。脆嫩新鲜的白菜薹很快被粉丝购买一空。直播带货解决村民卖菜难,干群关系也更和谐。
2024年4月19日,刘勇在抖音视频平台喊出“教育优先,出一个人才,村里就多一个希望!”,浏览量超400万,“小爆”了一把。此时离高考不到两个月。他在村民大会上表态:“只要是211、985的贫困生,学费全包!”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随着“洪湖应南村刘书记”账号粉丝量、带货量逐步提升,刘勇准备为村里蔬菜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开展乡村游项目,将账号积累的粉丝量变现。
现在直播带货风行,农业发展如何抓住这个风口?刘勇说天时地利具备,就差人和——电商平台、手机、无线网络都很发达,这是天时;丰富多彩的农产品,这是地利;很多村支书都是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就是市场主体,合作社经理人成为村支书新职业,他们必须挑起农产品销售的重担。
“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作为农村带头人,村支书是人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勇说,他用新农具干新农活,是个三新农民。
最近湖南省临湘市组织一批村支书到应南村学习直播带货经验。刘勇分享的第一句话是“不要觉得晚,大家缺的是小马过河的勇气。”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