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早餐摊上,隔壁桌的两个上班族聊起了最新的 AI 工具。
“你知道百度的文心一言现在免费了吗?
”“没听说啊,能干嘛?
”对方抿了一口豆浆:“可多了,还出啥‘深度搜索’,说是智能得跟真人一样!
你觉得靠谱吗?
”我本来专心吃着油条,听到这句,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真的有这么神吗?
4 月 1 日起全面免费,文心一言给用户带来的新选择从 4 月 1 日起,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全线免费,不论是 PC 端还是 APP 端,所有用户都能直接体验到最新的文心系列 AI 模型。
这不仅仅是「免费」的噱头,更是一次对用户实实在在的让利。
现在,无论你是需要处理超长文档,还是想要画点专业插图,又或者询问多语种翻译问题,都可以直接用文心一言来完成。
而它的新功能——「深度搜索」,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还记得传统搜索引擎给你展示的一堆网页吗?
面对密密麻麻的蓝色标题和搜索摘要,筛选往往成为一项“大工程”。
但是新推出的深度搜索试图解决这个痛点,它针对复杂的专业问题,提供更精准、更直接的回答。
简化了用户操作路径,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如果说以前是你找信息,现在则是 AI 主动“懂你”并处理后推送给你。
而且,文心一言这次并非简化的尝试,而是一次深刻的升级实验。
深度搜索到底强在哪?
带你体验两大亮点大部分新用户对深度搜索的感受,往往来自首次提问后的惊讶:“对啊,它居然能回答这么细!
”文心一言的深度搜索功能其实有两大核心:其一,它能像专家一样帮助你解决复杂的问题;其二,它不仅联网搜索,还联合多种工具共同完成任务。
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能不能告诉我百度 CEO 和特斯拉 CEO 的那些对话历史,具体有哪些重大事件?
”放在以往,普通搜索引擎会直接堆一屏网页让你慢慢挑。
但用文心一言,它不仅能给出结果,还整理成时间轴,提供详细的转折事件以及背景信息。
不仅如此,它还具备更强的多任务执行力。
之前,一位用户尝试做了个网站,要求网页每天展示一首经典古诗。
文心一言不仅帮他筛选出古诗数据,还规划了页面设计,就连 HTML 和 JS 代码都一步到位生成了。
如果你刚好是一名对编程不熟的“小白”,文心一言的教你用步骤也非常清晰可理解。
这种多任务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单单是“找到信息”,更像是直接做得“面面俱到”。
很多人低估了文心一言的另外一个优点:它偏实用。
你可以把它当做随叫随到的小助手,无论需要支持多复杂的任务,它总能一步步踏实完成。
一个实测案例是让它分析世界顶尖公司的财报,比如英伟达的最新季度报告。
一上手,它会联网找到财报内容,再根据财务数据整理出条理清晰的表格或折线图,最后附上分析结论。
而且,这些看似“机械”的分析,其背后的逻辑简单易懂,哪怕是不熟财务的普通人,看一眼也能明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在帮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文心一言会不停“向你汇报”它的想法。
比如,它会告诉你:这个资源难找,我换了种思路;这个文件信息有问题,我正试着补足。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拉近了技术和用户的距离,还让人对处理过程信赖感倍增。
不过,深度搜索的亮点可不止于此。
最近,全球 AI 企业都在发力搜索这条路。
半个月前,OpenAI 刚宣布向所有用户推出结合互联网搜索的能力,一时间引发了不少关注。
但和 OpenAI 直接给答案不同,百度的「深度搜索」更像是从挖掘、整理到解决一条龙的综合服务。
无论是搜索资讯还是进行专业创作,文心一言都显得更灵活,也更重实际效果。
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会在这个时间点发力。
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文心一言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4.3亿。
如今,这个体量还在不断扩大。
百度此举显然意在进一步巩固它的大模型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体验。
对于中国背景下的用户来说,引入多工具、精细化的“深度搜索”,确实弥补了从全球到本地应用场景的细节空白。
结尾:全面免费,AI 能更懂人这几年,AI 工具一直在刷新我们的理解。
从只能简单回复用户问题,到今天能规划网页、分析财报、甚至提供行业决策支持,人类的很多日常工作都开始可以被“外包”给 AI。
而文心一言通过「全面免费」的形式,正在向更多普通人传递这样的便利。
说到底,AI 真正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能替代你做什么,更在于它能多大程度上帮你思考。
文心一言以深度搜索的形式,让你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又能用更高效的方式满足它。
吃早餐时那位上班族的疑问:“靠谱吗?
”答案是:你得亲手试一试才能体会。
技术就像工具,最能帮你的人,是手中既有素材又懂方法的人,而现在它免费了,机会就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