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科学”讲义(十四)气学与心学是“人的科学”的根基

诚明子 2025-02-08 02:40:09

作者:诚明子

“人的科学”研究者诚明子认为,气学与心学是“人的科学”赖以建立的根本基础,为什么?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之。

深度思考:

诚明子将气学与心学视为"人的科学"的根本基础,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互鉴与创新性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物质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气学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对话

气学以"气一元论"为核心,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视为气的聚散流变。《黄帝内经》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将人体视为气化运动的有机整体。这种动态物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命题形成对话,二者都超越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与气学"天人同构"思想相呼应,共同构建了自然生命与社会存在的辩证统一。

二、主体性与革命性的历史共振:心学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会通

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命题,将道德实践提升为存在论命题,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论断形成跨时空对话。马克思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与心学"致良知"的实践工夫论共同指向主体性的觉醒。这种会通为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文化范式。

三、辩证思维与整体思维的创造性转化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经张载"太虚即气"的本体论发展为系统的矛盾运动观。这与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对立统一规律形成方法论共鸣。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正是这种传统辩证思维与现代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气学"通天下一气"的整体观,为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供了本土化阐释路径。

四、伦理理想与社会革命的实践融合

心学"万物一体之仁"的共同体伦理,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精神共振。王夫之"理在气中"的命题,将道德实践置于物质基础之上,暗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种融合在当代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继承"民惟邦本"的传统智慧,又发展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

这种文化交融在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既运用现代医学的"气"(病毒传播规律)分析,又发扬"仁心"(全民抗疫精神),正是两种文化传统在实践中的生动结合。未来"人的科学"的建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激活气学的生态智慧与心学的主体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学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支撑。

气学是心学赖以建立的根基,心学证悟之体是气之本质,只有体悟到气的存在状态,才能体察明了心之本体之状态,此乃心学之功也。

——诚明子《论“人的科学”•心学与气学》

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气学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气本质的自然物质的客观运动规律(包括气的体性特征:虚豁性、分布的普遍性、精微性、兼容性、运动性。);心学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气本质的社会意识的客观运动规律(包括人的道德、法律、文化、生活模式、生产模式等等)。这些都是“人的科学”赖以建立之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根本内容。因此我们说气学与心学是“人的科学”赖以建立的本根本基础。

——诚明子《论“人的科学”•气学与心学是“人的科学”的根基》

华夏4722年正月初十

(西历2025.2.7)

0 阅读:0
诚明子

诚明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