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十地,包括:“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但这些概念用现代概念该如何解读呢?
我们目前看到的解读如下图所示


判断这些解读是否正确,首先要弄明白佛学中的基础概念:
1)佛学属于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佛学院,类似于现代理工科大学。而大乘教和小乗教类似于“理科综合大学”和“工科技术学院”。
也就是:大乘教,相当于科学原理探究的学院;小乘教,相当于科学技术运用实践的学院。
3)菩萨,在佛学院属于教学科研方面佛陀的助手、助理。类似于现代大学助教。
4)所谓“修菩萨行”,就是学习和训练“优秀助教”,应该具备和达到的“十大基础技能”。并逐步向佛陀(教授)境界转化。
①欢喜地=对教科研助理工作产生喜欢的境地;
②离垢地=对教科研方面的从生疏到熟悉的境地;
③发光地=对教科研助理工作具有独创性服务的境地;
④焰慧地=对教科研助理工作完全胜任并能发光发热的境地;
⑤极难胜地=可以胜任一些疑难杂症工作解决的境地;
⑥现前地=具有前瞻性辅助服务能力的境地;
⑦远行地=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带队出远门辅助服务的境地;
⑧不动地=对于教科研助理方面的服务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不慌不忙,稳如泰山的境地;
⑨善慧地=善于提出改革建议,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意见的境地;
⑩法云地=具有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能力的境地。
kongkong
咋滴啦,不研究自然科学,转头研究起理工来了。这是知道现在研究理工能挣大钱啊,还真是紧跟时代步伐呢[呲牙笑][呲牙笑]
三水稻红尘禅师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