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消息!
华盛顿时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全面加征10%的关税。这是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美国再次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尽管白宫宣称此举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但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却暴露出这一政策的深层矛盾。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挑衅,中国是否应选择对等反击?这一问题背后,是全球化时代贸易规则与战略博弈的复杂权衡。
而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没上任前还声称会考虑上任后100天内来华访问,这2月份开端就对我们“下手”了,这是想玩“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
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美国的意图,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这是美国的“旧药方”:保护主义难掩经济结构性矛盾
加关税后,最终由谁来买单?
答案不言而喻!只要“加税”,可能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了。
而特朗普政府此次加征关税的“理由”并不新鲜——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损害美国就业”。但数据揭示出截然不同的现实:
1-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2018年中美互征关税后,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额外承担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却未能扭转制造业岗位流失趋势;
2-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仅为8.3%,远低于1990年的16%,技术革命和资本转移才是岗位流失的主因;
3- 中国对美出口中,约60%来自外资企业(包括美企),加征关税实质是“对在华跨国供应链征税”。
美国商会的公开信一针见血:“关税是向美国企业和家庭征收的隐形税。”当沃尔玛宣布因成本上升将提价5%、福特汽车推迟田纳西州电池工厂扩建计划时,美国民众的反对声正戳破所谓“保护就业”的谎言。
---
二、对等反击的利与弊:一场战略定力的考验
若中国选择对等反击,短期或能释放强硬信号,但历史经验表明风险极高:
1- 贸易战螺旋升级风险:2018年中美关税战导致全球贸易额缩水0.7%,若重演“以牙还牙”的剧本,全球供应链将再遭重创;
2- 误伤盟友与多边体系: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大量中间品流向墨西哥、越南等第三方加工国,报复性关税可能波及全球产业链;
3- 转移国际舆论焦点:美国正试图将中国塑造成“规则破坏者”,过度反应可能落入叙事陷阱。
今天是大年初五,美国突然来了这一手,着实有些“恶心人”,反击的话,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若完全不予回击,也可能助长单边主义气焰。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曾说过:“关键在于区分战术反击与战略定力——前者是维护规则的必要手段,后者是破解‘零和博弈’陷阱的关键。”
图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三、破局之道:以“制度性开放”对冲保护主义
特朗普刚上台就对我们“下手”,这倒是美国总统的“传统”,好像不围绕着我们做点事情,就显示不出其在工作。而面对美国关税威胁,中国的应对却不能急促,需要超越“是否对等反击”的二元选择,转向更高维度的制度博弈:
1. 加速RCEP、CPTPP等多边框架融合
是否可以通过降低东盟、日韩等伙伴国的关税壁垒,稀释美国关税的边际效应?例如,2024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占比已达37%,因此,只要是每提升1个百分点,即可对冲约50亿美元对美出口损失。
2. 升级“不可靠实体清单”机制
精准制裁推动对华关税的美国政客关联企业,形成“政治投机-商业损失”的代价传导链。2023年欧盟对美钢铝关税的反制案例表明,此类“外科手术式打击”更具威慑力。
3. 强化WTO诉讼与规则重塑
针对美国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行为,联合欧盟、巴西等成员发起集体诉讼。同时推动数字贸易、绿色补贴等新规则制定,瓦解美国“小院高墙”策略。
不过,这一步可能很难,毕竟欧盟是谁的小“跟班”,不言而喻。而敢和美国说“不”的国家确实没几个,在欧洲就更不用说了。
---
四、全球化的十字路口:谁在孤立,谁在连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纽带却在深化:
- 2024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对美出口Model Y占比升至30%;
- 波音公司45%的客机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商;
-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药企70%的抗生素原料药需从中国进口。
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真相:在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中,没有国家能通过“筑墙”来实现繁荣。想通过挥舞制裁大棒为自己谋利,可能会被自己的霸道反噬。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言:“21世纪的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谁输得更少。”
这话我是赞同的,只有合作共赢,贸易战确实难有赢家。
图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最后我就总结一下吧:超越“报复”思维,锚定历史大势
美国加征关税的本质,是将国内政治矛盾转嫁为全球成本。对中国而言,选择“是否对等反击”的背后,实则是两种道路的抉择:是陷入“以邻为壑”的旧游戏,还是引领“普惠共赢”的新秩序?当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表态“反对经济脱钩”,当东盟峰会通过《区域供应链韧性宣言》,历史的天平正在向开放合作的一方倾斜。或许,中国最有力的“反击”,正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证明:全球化不会被保护主义埋葬,而是会在制度创新中重生。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不会坐视不理的,但也不会陷入对方的陷阱!而特朗普这一行径,到是符合他的性格,虽然他现在是美国总统,但骨子里还是“商人”本性,把利益看的太重了,但因为是商人本性,有些事就好商量,就看价码如何了。
朋友们,您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毕竟整体加税10%,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出口。但也会影响到美国老百姓,毕竟税费最终会由美国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