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玉华峰:探寻宝玉与诗意的仙境

嵩山剑客谈文化 2025-01-24 13:46:54

★王建淞

巍峨耸立的嵩山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少室山玉华峰,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亦名太华峰或玉华山,静静坐落于少阳峰西南,海拔 1039.8 米的高度,让它在群峰之中虽非最为高耸,却因自身的独特韵味而卓然独立。

当阳光洒落在玉华峰上,那峰上质地细腻的白色云母便开始闪烁,如同繁星点点坠于山间,这便是它别名玉华山的由来。《山海经》中早有记载:“少室山,其上多玉。” 这简短的话语,仿佛为玉华峰蒙上了一层古老而神秘的面纱。楼异在《三十六峰赋》注中也提到:“上皆玉石,华茂于诸峰。” 玉华峰的玉石,似乎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垂青,它们不仅赋予了山峰名字,更赋予了它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而《嵩山志》里所说的峰上常有宝玉气,更让玉华峰像是一座被仙气缭绕的宝藏之地,隐匿着无数的神秘与奇幻。

回溯时光的长河,唐代的诗仙李白,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飘逸绝伦的笔触,在《玉真仙人词》中为玉华峰增添了一抹浪漫的神话色彩。“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在李白的诗里,玉华峰成为了“仙人”往来的仙境之所。那玉真仙人(指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清晨敲响天鼓,驾驭着双龙在风云之间穿梭,举手之间玩弄雷电,行踪如同行云般飘忽不定。而玉华峰仿佛是连接人间与仙境的桥梁,人们不禁遐想,何时“仙人”会从太华峰进入少室山,与王母娘娘相逢于此呢?李白的诗,让玉华峰超脱了单纯的自然景观范畴,成为了人们心中对神仙世界向往的寄托。值得一提的是,李白曾通过元丹丘认识玉真公主,后来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才进了皇宫翰林院,这首诗也是赞美玉真公主的诗。

金代的元好问与雷渊,这两位文学巨匠也曾多次游历于此,他们的足迹遍布玉华峰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山间寻觅灵感,在峰巅感受天地的浩渺与自然的神奇。他们的到来,为玉华峰的文化底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这座山峰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闪耀着人文的光辉。此后,玉华峰成为了少室山的名峰,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雅士高僧纷至沓来。

宋代诗人刘本元的《咏玉华峰》,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玉华峰的魅力。“丛丛夭草涵甘露,种种灵芝发紫芽;不是峰峦多秀丽,应知宝玉吐精华。” 在他的诗中,玉华峰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乐土。一丛丛繁茂的仙草饱含着甘露,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润泽。而那各种各样的灵芝,绽放出紫色的嫩芽,灵芝在古代文化中本就是仙草灵药的象征,它们在玉华峰上的生长,似乎暗示着这座山峰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与神奇力量。诗人感慨,如果不是峰峦本身的秀丽景色吸引着人们,那也定是因为山中宝玉所吐纳的精华让人心驰神往。这宝玉的精华,或许是那闪烁的云母之光,或许是山中所蕴含的一种神秘的灵气,它与仙草灵芝相互交融,共同构建出玉华峰独特的生态与精神风貌。

明傅梅的《玉华峰》诗:“孤城堪吏隐,春昼早分衙。说驾桑田处,褰帷看玉华。” 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面。在那遥远的明代,或许有一位厌倦了官场喧嚣的官吏,在这嵩山脚下的孤城之中,寻求着一份心灵的宁静与归隐之感。在春日的白昼,早早地结束了衙门中的公务,听闻着玉华峰的传说,便撩起车帷,朝着玉华峰的方向望去。玉华峰在他的眼中,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峰,更是一处能让疲惫心灵得到慰藉的精神归宿。它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来解读它的奥秘,来感受它在岁月沉淀中所蕴含的宁静与力量。

踏上前往玉华峰的旅途,仿佛是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朝圣之旅。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周围的景色逐渐变得清幽起来。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划破了山林的寂静,却又为这寂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愈发清新,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洗净心肺中的尘埃。终于接近玉华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在阳光下闪烁的白色云母。它们镶嵌在岩石之间,或大或小,有的成片聚集,像是一片银色的湖泊凝固在山间;有的星星点点,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洒落。这些云母,见证了玉华峰的岁月变迁,它们在风雨的侵蚀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玉华峰的坚韧与不朽。

继续深入,便能看到刘本元诗中所描绘的仙草灵芝。它们生长在山岩的缝隙之间,在那并不肥沃的土壤中顽强地扎根、发芽、生长。那丛丛夭草,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颗颗珍珠。而灵芝的紫芽,透着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微妙而平衡的生态系统。这些仙草灵芝,或许是玉华峰灵气的孕育者,它们吸收着山中的日月精华,又将自身的生机回馈给这片土地。

站在玉华峰的峰巅,极目远眺,整个嵩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连绵的山峰此起彼伏,像是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大地之上。远处的山谷中,云雾缭绕,像是一层轻纱,将山谷中的一切都笼罩在神秘之中。时而有清风拂过,云雾飘动,山峰便像是在云海中穿梭的巨舰,若隐若现,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回首往昔,玉华峰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它曾目睹过古代帝王的祭祀盛典,那庄严的仪式、宏大的场面,仿佛还在山间回荡。它也曾陪伴着那些前来修行的僧人道者,他们在山中闭关打坐、诵经礼佛,寻求着心灵的解脱与升华。而在民间传说中,玉华峰更是充满了奇幻的故事。有说山中藏有宝藏,引得无数冒险者前来探寻;有说仙人曾在此山留下仙法秘籍,让后人苦苦追寻。这些传说与故事,如同玉华峰的灵魂一般,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神秘与魅力。

玉华峰的四季,宛如四幅风格迥异的画卷。春天,当大地复苏,玉华峰上的花草树木也纷纷苏醒。嫩绿的新芽从枝头冒出,像是一个个新生的婴儿,充满了无限的希望。野花遍地盛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整个山峰装点得五彩斑斓。夏天,山间绿树成荫,是避暑的绝佳之地。茂密的树林阻挡了烈日的暴晒,清凉的山风在林间穿梭,带来丝丝凉意。而那潺潺的溪流,在山涧中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美妙的乐章。秋天,玉华峰换上了一身金黄的盛装。山上的树叶逐渐变黄、变红,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此时的山峰,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让人不禁想起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诗句。冬天,玉华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像是一座白色的城堡。树枝上挂满了冰挂,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宛如水晶般美丽。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玉华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与情怀,承载着宗教信仰者的虔诚与追求,承载着普通百姓的传说与梦想。它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美景。

如今,当我们站在玉华峰前,依然能够感受到它那独特的魅力。它那闪烁的云母、繁茂的仙草、秀丽的景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宁静。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也是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玉华峰的奥秘,去感受它在岁月长河中所沉淀下来的灵秀奇境,让这份美好永远传承下去。诗曰:

玉华峰奇景

玉华峰上白云轻,细质云母映日明。

闪烁银光如碎雪,晶莹玉色似流星。

风吹松韵千山静,月照溪声万壑清。

欲问仙踪何处觅,此间便是蓬莱境。

相关链接:玉华峰:亦名太华峰或玉华山,在少阳峰西南,海拔1039.8米,距连天峰65°28'方向1917米处。峰上有质地细腻的白色云母,闪光发亮,故又名玉华山。《山海经》:“少室山,其上多玉。”楼异《三十六峰赋》注:“上皆玉石,华茂于诸峰。”又《嵩山志》云,峰上常有宝玉气,亦称玉华山。唐代李白在《玉真仙人词》诗中写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金代元好问、雷渊曾多次游此,为少室名峰。宋代诗人刘本元在《咏玉华峰》诗中写道:“丛丛夭草涵甘露,种种灵芝发紫芽;不是峰峦多秀丽,应知宝玉吐精华。”明傅梅有《玉华峰》诗:“孤城堪吏隐,春昼早分衙。说驾桑田处,褰帷看玉华。”

0 阅读:0
嵩山剑客谈文化

嵩山剑客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